刘桢,字公干,山东宁阳人,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阮瑀,字元瑜,陈留尉氏人,汉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应玚,字德琏,东汉南顿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父名应珣,官至司空掾。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玚为将军府文学,着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玚处于汉、魏战乱时期,对人民的灾难深感同情,在他的《灵河赋》、《愍骥赋》、《征赋》和《公宴赋》等作品中都有较深刻的反映。原有集五卷,已佚,明人辑有《应德琏集》。应玚今存诗歌六首。
徐干,字伟长,汉末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辞赋、政论着称。由曹操任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转五官中郎将文学。所作文辞甚为曹丕赞赏。代表作:《中论》《答刘桢》《玄猿赋》。其着作《中论》,认为“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从之”。对历代统治者和文学者影响深远。另有文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徐伟长集》。
刘桢,祖父刘梁,字曼山,一名恭。少有清才,以文学见贵,终於野王令,着有《破群论》等书。刘桢五岁能读诗,八岁能诵《论语》、《诗经》,赋文数万字,因其记忆超群,辩论应答敏捷,而被众人称为神童,后受曹操征辟,曾任丞相掾属、平原侯庶子、五官将文学。刘桢的文学造诣不凡,五言诗尤为诸子之尊,今存的诗歌只有15首,他最着名的赋作有《鲁都赋》、《黎山阳赋》、《遂志赋》、《瓜赋》、《大署赋》、《清虑赋》等。他的赋文风格独特,“积极于宣时,校阅于世,进御之赋千有余首”《文心雕龙·注释》。他一改粉饰太平的世俗,以清新的笔调,娴熟的技巧,朴实准确的语言,纵古合今的大气,描写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讥讽时事,咏物抒情,实现了汉赋内容由宫廷转向社会,由帝王转向平民的转变。篇幅由长篇宏制转向短小精粹,为以后的文学发展开创了先河。
阮瑀,年轻时曾拜蔡邕为师,因得名师指点,文章写得十分精炼,闻名于当时,相传曹操闻听阮瑀有才,为搜罗人才,召他做官,阮瑀不应,后曹操又多次派人召见,匆忙中阮瑀逃进深山,曹操不甘心,命人放火烧山,这才逼出阮瑀,勉强应召。由于阮瑀多次辞官不做,曹操在一次大宴宾客时,把他安排在乐队之中,想煞一下他的傲气,不想阮瑀精通音律,即兴抚弦而歌:“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一方面歌颂了曹操的事业,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愿为曹操效忠的思想。曹操听完,大为高兴,请他做司空军谋祭酒官。从此以后,曹操军中檄文多出于他和陈琳之手。阮禹的诗存十二首,有《阮元禹集》辑本一卷。《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是他的名作。
应玚,祖父伯父均是当时的儒者,他的父亲应珣,做过司空掾,他的弟弟应璩,字休琏,也是一个文学家。玚初来邺都时,被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又转平侯庶子,后做五官中郎将文学,玚长于赋,有文赋数十篇,诗很少。代表作《待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一首。音调悲节。曹丕称赞应玚说:“常悲然有述作意,其才华足以着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可见他为曹丕所赏识。在魏、晋文学史上,他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刘桢并称“建安七子”,又因同居邺中,亦称“邺中七子”。其传世之作不多,原有集,今散佚。明人辑有《应德琏集》。
徐干,一生以“清玄体道”着称,在创作方面,则以诗、赋、散文见长,诗歌今存3篇,都是五言诗。今存徐干作品,没有《公宴》、《斗鸡》之类酬应之作,这也是他有别于其他建安作家之处。徐干诗歌成就不高,钟嵘《诗品》把他列入下品。虽钟嵘贬抑过甚,而从干今存之诗看,较王粲、刘桢亦稍逊。干诗大部散佚,今存10首(见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而以《室思》6首和《答刘桢》较为出色。《室思》设为思妇之词,共六章,写一位妇女对远行不归的丈夫的怀念:“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以至“展转不能寐”,幻想乘鸿鸾之羽飞到丈夫身边,与之相会。有时又担心丈夫“重新而忘故”,在外另有新欢。全诗情致缱绻,心理刻画细腻,十分委婉动人。《答刘桢》则语言浑朴,感情真挚,亦为佳作。他的着作,除《中论》外已散佚,《隋书·经籍志》着录有集5卷,已佚。明代杨德周辑、清代陈朝辅增《徐伟长集》
6卷,收入《汇刻建安七子集》中。《中论》2卷,《四部丛刊》有影印明嘉靖乙丑青州刊本。旧《寿光县志》载有他的诗8首、《齐都赋》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