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大师赛斯诺克 > 第一百四十三章三教浅析十七(第1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三教浅析十七(第1页)

看看,孔老夫子并非是光动动嘴皮子讲论些之乎者也吧?

你们以为老夫子就是整天吃饱饭没事做,常常去自助游巡回劝学,最后落得个身心疲惫、面目憔悴的可怜兮兮模样啊?

no、no、no、no

一个真正修道人应有的严肃态度,可是这样并不完全,他更有洒脱自在,怡然自得的一面。文学迷WwW.『WenXUEMi.COM

究竟洒脱到什么程度呢,且听怀瑾先生讲解。

《道德经》上形容为,【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春天到了,天气渐渐暖和,冰山雪块遇到暖和的天气就慢慢融化、散开,变成清流,普润大地。

【伊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也就是这层含义。

前句讲人格之庄严宽大,后句则是指胸襟气度的潇洒。

不但如此,一个修道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要非常厚道老实,朴实不夸。

为此,不要看到他人其貌不扬就心生轻视。这类人就像一块石头,虽然里面藏有一块上好宝玉,或者金刚钻一类的东西,但没有敲开以前,别人不晓得里面竟有无价之宝。表面看来,只是一个很粗陋的石块。或者有如一块沾满灰泥,其貌不扬的木头,殊不知把它外层的杂物一拨开来,便是一块可供雕刻的上等楠木,乃至更高贵、更难得的沉香木。若是不拨开来看,根本无法一窥究竟。

至于“旷兮其若谷”,则是比喻思想的豁达、空灵。修道有成的人,脑子是非常清明空灵的。如同山谷一样,空空洞洞,到山谷里一叫,就有回声,反应很灵敏。

为什么一个有智慧的人反应会那么灵敏?

因为他的心境永远保持在空灵无着之中。

像我们心境不空的这些人,便如庄子所言:“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意思是,整个心都被那些乱七八糟的东东所塞死了。就等于现在骂人的话:“你的脑子是水泥做的,怎么那样不通窍。”整天迷迷糊糊,莫名其妙,岂不糟糕!

心中不应被蓬茅堵住,而应海阔天空,空旷得纤尘不染。道家讲“清虚”,佛家讲空,空到极点,清虚到极点,这时候的智慧自然高远,反应也就灵敏。

庄子云:【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若然者’,一个人能够修养到这一步时。‘其心志’,他心中没有妄想,没有烦恼,“心志”是精神专一。“其容寂”,慢慢他内心的修养,影响他的外形,也很清净,就是我们讲的神仙菩萨那个样子。

“其颡頯”,额头亮,有光,很充满。

这样的人,有没有情感变化呢?那是不是像个木头人啊?

其实不然,他有情感变化;‘凄然而秋’,当他看到别人很可怜的时候,他会很慈悲,会可怜别人,他同春夏秋冬四季一样,反应很自然。

“暖然似春”,换句话说,他的态度虽然很严肃,像秋天一样,可是跟他一见面一谈呢!很温暖,好像坐在春日暖阳的微风中,很舒服,很温和。

“喜怒通四时”,同春夏秋冬一样,自然合那个时令;不是喜怒无常,是喜怒有常规,是很近人情的。作为一个佛,一个成功或有道的人,内外作为都很近人情,不是不近人情的。如果一个修道的人,看去神秘兮兮古里古怪的,那已经是属于医院神经科名下的范畴了,哪里还是在修道对不对?

修道的人非常平凡,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形容他在这个世界上,与物理世界,一切万物之间,相处非常恰当相宜,可是你研究不出来他的意思和做法。而且处人处事都蛮高明,事后一看,恰到好处,恰得其份,恰得其所。

“与物有宜”就是儒家所讲的仁义,也是真人的境界。

学习佛法的同学都是知道的,每个【佛】都有他的色身。我们欲界的众生才有**,这个生命的存在是有血有肉的;色界的众生就不一定,不是像我们有血有肉,而只有光色;无色界的众生连光色都不是,更不是我们这个**样子,但是生命还是有个体的存在。这个个体是从大我中分化出来的小我身体。在佛法里,所有三界众生,不管是哪一种身体,都称为色身。

色有两层意义,第一,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假合之身,属于铯法的,所以叫铯身;第二,色也包括光明,即使是欲界的众生,有成就的人的色身自然就有光,这是铯身的光,不是电灯的光,讲修持一定要了解这个问题。

例如禅宗讲大彻大悟成佛,成佛了吗?

成了,只不过大部份成的是法身之佛,明心见到自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