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冲动,一个跟头,老头在床上吱吱歪歪整躺了半个月。
按理说,下个小山坡不至于这么费劲,但是一来老头子年纪大了点,六十有二。
二来大宋的文人嘛,读圣贤书,劳心治人;武功无用,缺乏锻炼;身体太差,脚底没根。这么多的理由加起来,没法不脚底拌蒜。
按说,老头这么大岁数,就别到战场上来瞎搅合了,还不够捣乱的。
可是,他也全是为时事所逼。
具体缘由,那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追本溯原,一百多年前,当时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全靠掌握兵权,发动陈桥兵变,才将天下拓印于己。
有了自己犯下的前科作为明鉴,他在之后的统治中十分忌讳发展军队,放权于人。
这就导致了,整个北宋王朝军队出奇的弱,武官地位出奇的低。
不仅如此,全国各地的军队和将领,频繁的调整和调动。
最后,终于达到了“指挥的没有调动权,调动的没有指挥权;兵不认将,将不识兵。”的至高境界。
全**事力量薄弱的不堪一击。
这样皇帝就能高枕无忧了吧,大宋江山就能千秋万代了……
在那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举国上下的结论就是:唯有做文官才是正道,武功无用。
于是北宋的文官们熙熙攘攘,多如过江之鲫。
一个国家的灭亡,从来都是内忧外患共同作祟。
北宋政治、经济、以及军事发展的极度不平衡,终于使得万里江山风雨飘摇。
只要是打仗,不论是对抗大辽,西夏或是金国,北宋羸弱的军队只要一出兵,基本就等于集体自杀。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不尚武的国家,终究会挨打;不但挨打,还会死的很惨。
这不,就连北宋的两个皇帝都被金人生生给掳走了,连人带钱带东西,一样都不能少。
血与泪的教训只能让人明白一点:唯有枪杆子才能保住江山和政权。
于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终于把武官的地位提高了,怎奈青黄不接,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人才难觅。
他虽有收复河山之心,怎奈难为无米之炊,手里已无多少可用之将。
平西战场,一个不起眼的小小战区。
舍弃吧,可惜;
努力吧,不必。
万不得已,宋高宗挑了一个北宋前朝遗老文官改武将,再配个少壮派武将辅佐便是。这就是于达和董青搭配出的老少文武二人组。
如此半吊子的大将军,如此年轻没有经验的副将军,再加上一帮子江湖好汉,热血群众……
平西战场何愁不上演一场场精彩绝伦的好戏。
*****
于达每走一步都哆里哆嗦,心惊胆战,可是老头又极好面子,不肯让亲兵和副将搀扶。
终于顺利下了小山坡,于达难掩心中喜悦,“董副将军,明天把那个姑娘传入中军帐来。”
董青点着头,“禀将军,他是和父兄一起来的。”
于达点了点头,“明日辰时,将三人一并传来;一个都不能少。老夫先回去歇息了,连日来为战事和国事操劳,头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