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码头上的太平军官兵划着舢板靠近这艘从未曾见过的巨船时,船上的人同样也在打量着这阔别不过十数日的码头,相比于上次,这座码头完全变了模样,那曾经垛得一座座小山似的货物,这会全都消失了,变成了一堆燃烧后的灰烬,就连同码头附近的房屋也大都被烧毁了,在码头边的雪地中,隐隐的还能看到几具尸体。
舢板靠近“快捷号”后,穿着黄衣的太平军来到船边,他们却不上船,站在舢板上问道。
“你们是那里来的,船上装的是什么货?”
“我们是从外洋来的船,是奉着翼王五千岁的命,为贵军采买物资。”
站在船头,朱宜锋操一口广东话说道。
“这船上运的都是太平军兄弟急需的货物,还请有劳诸位代为通传一声!”
在上次离开汉口的时候,朱宜锋得到了一个通防凭牌,凭着这个翼王开出的凭牌,他可以于“天国境内”往来无阻,他连忙拿出那个铜质凭牌,差人递了过去。
“哦,是前来通商的洋兄弟吗?我家王爷可是等候您多时了,先生还请快快上岸!”
岸上带头的那个三十多岁的文士一听,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连忙差人回去禀告。
“圣官稍待,在下这就过去!”
瞧见这人这般客气,虽说不是“熟人”,但朱宜锋还是连忙顺着放下的攀网下了船,乘着舢板上了岸,人不过是刚上岸,那边那位中年文士便迎了过来,与身形清瘦的赵利山不同,这人的个子不高,可身材偏胖,那一笑起来,倒是有点像是寺里的弥勒,不过其一笑起来,那双眼睛便完全挤成了条细缝,再也瞧不见了。
“想来你就是洋行的通译吧,你们大班可曾前来?”
“在下朱明宗,正是丰汇洋行的通译,还不知圣官尊姓大名……”
来到了岸上,朱明宗方才有机会仔细打量码头上的太平军,先前只注意到码头被烧了,可却未曾注意到这些人的打扮似乎有所不同,虽说同样的头缠红巾,身着黄衣,可若是仔细看下还是能注意到他们的不同之处,这些人是黄背心镶着绿边。而上次赵利山带来的人却是黄背心镶蓝边。
号衣不同,接待的人也不同。尽管尚不知道这人的身份,但是朱宜锋还是隐隐猜出了,这人极有可能不是翼王派来的。
“不知在下什么时候能够见到翼王五千岁?”
“在下姓赵,名利山,是东王九千岁帐下典官!”
什么!
东王?
听到这个名字,朱宜峰的心底顿时一紧,这,这是怎么回事?
觉察到对方神色的变化,赵利山立即笑说道。
“朱通译大可放心,我太平军绝非清妖,巧取豪夺之事,自不屑为之,你不顾风险来此助我天国,天国岂会不知,诸位所携之货,若为我天军所需,我军自当任由开价!”
像是怕对方不信似的,赵利山又特意强调道。
“朱通译有所不知,这天国之中,人皆无私产,银钱白货皆入圣库,非天王、东王所许纵是翼王亦无法从圣库中取得分毫,想我天国圣兵一路所向披靡,缴获银钱岂止千万,只要你这船上所配之货,确为我天国所需,东王自不会吝惜银钱!”
一番诱之以利之后,赵利山笑道。
“再者你受你家大班之委托是与我天国通商,而非于一人通商!我东王九千岁于我天国地位极是尊崇,若能得东王许可,何愁通商不成!”
好嘛!
尽管赵利山的话语中并没有透露出多少信息,但是从他的话语中,朱宜锋还是听出了味道来,自然也听出了太平天国内部的分歧,如果所料不差的话,这人十之**是奉杨秀清的命令,专门在码头等自己的。
为什么等自己,可不就是为了自己带来的军火?
看来可以趁机抬个价啊!
心下拿定注意后,朱宜锋立即恭敬道。
“回圣官话,我家大班委托在下前来汉口,自然是与天国通商,若是能得东王九千岁许可,自然是再好不过,毕竟,我们行准备同贵军长期通商!”
确实,无论是石达开也好,杨秀清也罢,对于朱宜锋来说,都没有区别,最重要的是什么?他们两家谁能给自己银子,这才是最重要的。
隐约的,朱宜锋都能猜出来,杨秀清之所以会派人在码头“等”自己,恐怕就是因为见识到了洋枪洋炮的利害。
“如此,自然甚好!”
对方的识趣,让赵利山点点头,心知东王对洋枪极为看重的他,也知道只要自己办好这件事,便是大功一件。
“不知此次朱买办带来多少货?还请先给个数目,也好备好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