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不让春生好好念书,明年就要下场考试了,还让他跟着瞎跑做生意,真成了商贩,那连科考的资格都没有,到明年他就哭去吧,回头他要来找我,我也轰出去!&rdo;
世人眼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尤其是小商贩,是没有参加科考的资格的,地位十分低下,这也是这年代的商人,怎么也要沾个&ldo;农&rdo;字的原因。
林二春上一世不理解,可后来嫁给东方承朔,进入这时代的贵人圈里,她就明白了。
就连童家那样的巨富,严格说起来还算是大地主,也跟&ldo;农&rdo;字没有脱离关系,不也被东方家的人诟病和瞧不起么,就算童家支持东方氏招兵买马,他们也没有真正融入那个上流圈子里。
曾经林二春也为自己靠着双手创造财富而自豪,可在那些上流圈子里,她却只是个抛头露面的笑柄,最终为了东方承朔的身份和脸面,她也没有在明面上再管过生意,没有再做过&ldo;抛头露面&rdo;的事情。
现在想来,上辈子好像也不是事事尽如人意,东方承朔待她好,她也是有些遗憾的。
至少,这辈子没有那个东方承朔,她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
院中众人一听邓喜忠这语气就知道事情肯定没成。
林二春心里默默想着上一世,舅舅回来肯定也这么骂人了,对一个自命清高的秀才给钱的确是伤了他的脸面。
以前她以为自己做事对得起良心了,现在换了个角度,倒是有些不同的感悟。
邓喜仁脸上也有些垮,连带着听到响动从屋里出来的张氏神情也凝重。
钟氏一听神色也有些不好,续草的时候断了两回了,干脆将茅草放下来,问道:&ldo;翠芝(林二春的娘邓氏闺名)那边咋说的?柿子能不能酿酒?柿子的价钱就是便宜些也不打紧。&rdo;
邓喜忠摇了摇头。
张氏急着追问了一句:&ldo;春晓呢?不是说那丫头厉害会酿酒,她咋说的?&rdo;
&ldo;能咋说,又不是粮食,算了,我们另想别的办法!天无绝人之路,大不了咱们拿柿子当粮食吃,我看能不能吃死人!&rdo;邓喜忠说着,语气十分好,大步朝屋里去了。
&ldo;大哥,你别说这些气话,咱们还是让春晓帮忙想想办法,这可不是一两棵柿子树!&rdo;
&ldo;想个屁!我不去,我一把年纪,就差被那个小丫头片子指着骂打秋风了,我警告你,喜仁,你也不准去!谁也不许去,就当没这门亲戚!&rdo;
林二春见张氏看着自己,也有些讪讪,怎么说她还是林家人呢。
她可以想到林三春对舅舅家的厌恶,何况后来还经历了邓文诚惹的那件祸事呢,肯定是她对大舅说了什么重话,向来清高文人姿态的舅舅都爆粗口了。
钟氏叹了口气,默默的续草,林二春又吱嘎吱嘎的扭起草把子来,一边安慰道:&ldo;外婆,你别太担心,肯定会有办法的。&rdo;
钟氏反过来安慰她,&ldo;二春,你舅舅就是一时气话,你也别往心里去,这柿子的事,闹他的心呢,你娘是他亲妹子,都是血亲,哪能说断就断的,还有你,你不说我也清楚,二春呐,你也别怪你爹娘偏心,春晓那你也别跟她较劲,以后嫁出去了,姐妹想见面也不容易,这一代亲二代表,以后走动就更少了。&rdo;
林二春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钟氏逼迫自己一定要将邓文诚弄出来,保他一命的事,用孝道压迫自己,她心中不是没有怨言的。
现在听钟氏这么说,她心里酸酸涩涩的。
&ldo;外婆……&rdo;
&ldo;你不想回家去就在这住一阵,外婆这别的没有还能饿着你不成。&rdo;
林二春点点头,心里轻松不少。
想起柿子的事,略一思忖,她垂着眼帘道:&ldo;外婆,白大夫见多识广,听说他还认识不少将军呢,咱们能不能找白大夫出出主意,让他给柿子正正名声?他肯定比外头的大夫厉害,外头的大夫能说柿子这那不好,白大夫若是能出头给说说柿子的好处,说不定这事就解决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