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曹颙笑笑,不置可否。
&esp;&esp;他晓得自家分量,或许在朝堂上还能说上几句话,可在地方与军队中,曹家实没什么分量。
&esp;&esp;而能往军中安排子弟出仕的,无一不是满洲大族。
&esp;&esp;与其到时候,直接与他们相对,还不若求到十三阿哥这边,直接从吏部、兵部就断了这个安排。
&esp;&esp;十三阿哥见曹颙不语,笑着摇摇头,道:“行了,难得你开回口,爷就应下了。有你这个堂兄处处照看,小二他们兄弟几个才真是有福之人。”
&esp;&esp;说起这个,曹颙心中也很自得。
&esp;&esp;京里权贵人家,有几个日子太平的。兄弟之间,或是争产,或是争权。
&esp;&esp;像曹家两房堂兄弟这般和睦的,也被誉为美谈。
&esp;&esp;说到底,还是因两房长辈去的早,曹颙长兄如父,堂弟们多承他教导,自己个儿也争气的缘故。
&esp;&esp;从怡亲王府出来,正好碰到王全泰。
&esp;&esp;曹颙想起王鲁生,忍不住多说了一句:“有些山东那边的事,想要同王大人打听打听。若是王大人得空,可往寒舍走一遭。”
&esp;&esp;王全泰闻言,不由一怔。
&esp;&esp;山东那边的事儿,什么事儿?
&esp;&esp;虽心中疑惑,他还是应承下来。
&esp;&esp;待与曹颙作别,王全泰就进了怡亲王府。
&esp;&esp;十三阿哥的脸上,已经没有面对曹颙时的温煦。
&esp;&esp;他将一个折子摔到王全泰怀里,不耐烦的说道:“看看吧,这已经是今年孝子的难处(下)
&esp;&esp;从怡亲王府出来,王全泰并不为十三阿哥的呵斥难过,反而暗暗松了口气。
&esp;&esp;对于母亲的偏心,他心里也恼。可是人言可畏,他身为人子,又哪里能随心所欲?
&esp;&esp;可实在是忍不下去了。
&esp;&esp;原以为自己与妻子避居旧宅,能给老太太提个醒,让她安分些,没想到老太太却是变本加利。
&esp;&esp;难道她就不明白,她能依仗的是自己这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那个大宅子。
&esp;&esp;自己将两个不安分的妾室送到庄子去,想让家中少些是非,老太太却好,教唆着他两个庶子。如今,两个儿子瞧着他的目光,不见亲近,只剩畏惧。听说私下里,对嫡母也存了怨愤。
&esp;&esp;对生父嫡母不亲,整日里同几个堂兄混在一处,这两个儿子怕是保不住了。即便再教训,隔离了他们堂兄弟,他们心中也中毒了。
&esp;&esp;这个家,眼看就要散了。
&esp;&esp;他本是山东汉子,也是有脾气的人。对于兄弟子侄的亲情,早在当年回乡成亲时就消磨的差不多。
&esp;&esp;之所以对老太太与弟弟的行为一再容忍,也是因为身在仕途,知晓官场危险,不敢有半点闪失。
&esp;&esp;就如十三阿哥今日给他看的弹劾折子,御史不是去考证谁是谁非,只要晓得他违逆母亲,就是不孝的罪过。
&esp;&esp;忍到现在,终于等到十三阿哥开口。
&esp;&esp;即便他行雷霆手段,即便再有御史弹劾自己,也不再怕了。
&esp;&esp;没人会理会他这个王府门人是否真的孝顺,可却无数人盯着十三阿哥府。
&esp;&esp;刚才十三阿哥的呵斥,也没有避着王府下人。
&esp;&esp;他相信,就算往后老太太真到衙门敲鼓告他这个长子不孝,也不会有人相信。
&esp;&esp;因为十三阿哥相信他,因为连十三阿哥都看不过去开口说话,显得他这个“孝子”无能又无奈。
&esp;&esp;老太太再闹腾什么,都会被人看成是昏庸无礼、不知好歹。
&esp;&esp;骑上马,他面上露出几分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