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殊皱起眉头:&ldo;这种不会发生的事情就不必假设了。&rdo;
他缓下语气:&ldo;子璋,你已经长大了,年底便要成婚,到时候就是郭家的顶梁柱,我也老了,郭家终有一日要交到你的手里,你虽然是驸马,但同时也是郭家的家主,凡事要学会从家族的立场出发,不可做违背郭家利益的事情。&rdo;
郭质知道再争执下去也没有用的,这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理念,就像他看重刘桢一样,愿意不顾一切站在她那一边一样,父亲更加看重家族的利益,当然更没有错。
只不过这种认知终究是让人不太愉快的,接连几天,郭质都有点怏怏不乐,连带每日去点卯当值,也有点提不起精神。
这种事情怎么说也有点敏感,就算他跟太子关系不错,也是不好说出口的,不过刘桢却不一样,他与刘桢之间自然是无话不谈的。
可惜唯一能说心里话的人此时远在天边,令人平添无数思念。
如是过了几天,一日傍晚时分,郭质从宫里准备回家的时候,正与同僚说说笑笑,就瞧见门外有个小内侍正在那里探头探脑,一边朝郭质悄悄招手。
郭质一看,自己还是认识此人的,便寻了个借口特意走到一处僻静的地方,让那小内侍自己跟上来。
过了片刻,内侍果然小跑过来,气喘吁吁。
郭质问道:&ldo;你可是丰王身边的阿柳?&rdo;
阿柳道:&ldo;郭议郎好记性,阿柳正是侍奉丰王殿下的。&rdo;
郭质点点头:&ldo;你来找我可有事?&rdo;
阿柳:&ldo;殿下请议郎至同乐殿一叙。&rdo;
郭质素来与刘槿是没什么交情的,闻言就有点戒心:&ldo;丰王可有说是何事,我今日家中有事,只怕有所不便。&rdo;
阿柳看起来十分焦急,听了便顿足道:&ldo;郭议郎不必疑心,此是大事,殿下才派我前来的,太子殿下也在呢,议郎去了就知道了!&rdo;
听说刘楠也在,郭质不由更加诧异,又见阿柳神情不似作伪,便道:&ldo;那好罢,你且带路。&rdo;
等二人抄小路到了同乐殿,郭质就发现阿柳没有骗他,刘楠还真在。
除了他之外,还有刘槿与宋弘。
只是三人面色凝重,一般无二。
☆、第95章
刘楠看到郭质,等不及他将礼行完,就道:&ldo;阿质,且快落座,我们有些事情想与你商议!&rdo;
虽说当了太子之后稳重许多,但刘楠平日里依旧不失慡朗疏阔,眼下这般慎重严肃的态度,至少郭质还未曾见过。
&ldo;阿弘,你与郭议郎说罢?&rdo;丰王刘槿的长相不算出色,可以说刘远与张氏的缺点在他身上都有体现,不若他的姐妹那般漂亮,但因他气质温和,略显腼腆,这种缺陷反倒成了不显眼的瑕疵,虽然存在感比较低,但谦和有礼,与世无争的性格连朝中大臣都颇有好感,这样一个人将来就算到地方上去,肯定也不会是那种嚣张跋扈,欺压百姓的诸侯王。
宋弘道:&ldo;郭议郎可知郭陶联姻之事?&rdo;
郭质道:&ldo;已听家父提过。&rdo;
宋弘问:&ldo;未知郭议郎意下如何?&rdo;
郭质被他这一问给问糊涂了,若说宋弘赞成此事,这么问未免奇怪,若说不赞成……此事木已成舟,就算他们不赞成,又于事何补?
刘楠也在这里,想来宋弘问这个问题,不会是只为了逗弄他取乐,是以郭质想了想,实话实说:&ldo;我并不赞同。&rdo;
宋弘点点头:&ldo;先时我在母亲那里,无意中听到,此事是她向陛下求来的。&rdo;
陶家与郭家贯来并无交情,而且先前巫蛊案种种事情,虽然在郭质他们眼中,这位陶夫人城府不可谓不深,但实际上也正是因为陶氏一向低调,据说连皇帝有意立她为后,她也坚决推辞了,理由便是太子已立,若是她当了皇后,难免底下会有人趁机兴风作浪,投机取巧,到时候朝中不宁等于天下不宁,就不是社稷之福了。
连皇后都不愿意当,这样的高风亮节,连朝中大臣都有所耳闻,皇帝又有什么理由不信任她?后宫的女人来来往往,陶氏不是以美色取胜,甚至皇帝新近宠爱的也不是她,但她始终在后宫占了一席之地,又得皇帝如此爱重,凭的自然不仅仅是生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
是以郭质他们虽然怀疑陶氏,却因为暂时还找不到任何证据,怀疑终究也只能停留在怀疑上。
现在陶夫人提出想为娘家侄女求一门好亲事,郭家二子年纪相当,又是名门出身,俊俏优秀,不逊于郭质,自然是一个上好佳婿,这样合情合理的请求,刘远自然没有理由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