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关,乃以论典辞。
所谓的典辞,唐苏凡看清楚才发现,不过类似于对联之辞,在这时候,被称为联辞。
即兴依据题目而做出下辞。
而最开始那几个在台上争论讨论的,无非就是为了一句联辞的下文争的面红耳赤罢了。
所谓联辞,大抵不过与后世的对联春联有异曲同工之妙,起源于秦朝,那时成为桃符,是中国最早的楹联。
在三国时期便有了对联辞作乐的习俗,直至今日,都是贵族士族舞文弄墨的一大趣事。
真正开始运用于民生之起,乃是宋朝,也是人们所熟知的春联。
最开始,还以为是什么辩论民生国策题目。
结果一个个兴师动众,口锋舌剑整得,是一题又一题联辞。
唐苏凡不由得撇眉。
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所谓的文人为民的名头,在这群士族人眼里,还不如自己舞文弄墨找乐子实在——
这时候,旁边那横眉冷目的老夫子指着被端架上来的十个高架,有些冷声不快的说道。
“此,共有十题,现在只有郑家大朗郑明,可解三题,你若是能解出三题以上,自可冠首此关——”
台下隔着牡江台,一个神态倨傲,却刻意装作云淡风轻的华袍公子冲着周围惊叹而来的目光拱了拱手。
此乃当今郑云河长子,郑明。
年至十八,便已经是当今翰林院第一学子,官居朝廷五品文侍郎中。
可谓前途无量——
不过那郑明随即撇了一眼台上的气度翩翩的唐苏凡,眼眸中有些深藏的阴霾与狠毒。
今日若不是此子,这里本应该是他一展头角之时!
而这时候,台上的几个老夫子仍是脸上没有半点喜色。
因为他们知道,多半以此子刚刚显露的诗才。
那怕是临场奉对,这七题也多半为难不了他。
如今这诗关,便已经让他赢了大半。
如果让其解出剩下七题,在最后显露一手君子六艺,搞不好这学子会的冠首便被他夺了去。
到时候,让一个商贾夺得这士族盛会的冠首,那天下士族,特别是崔郑两家,无疑是脸上被狠狠地抽了一巴掌。
他们几个翰林之斗,还要为这一区区商贾提辞,那定然会让无数士林同族笑话!
甚至可以说是耻辱!
一想到这儿,几个老头儿怎么可能现在还高兴的出来。
有的还不由得开始想法子,如何才能让这商贾败北于此呢。
这时候唐苏凡淡淡瞥了一眼。
那十根青竹高杆上挂着十条宣纸竖符,有三根,已经有了对符。
第一联。
宰相状元余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