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中国的软件企业在造就“中国的微软”的过程中,不要只看到竞
争的一面,而没有看到“行为决定变化”对未来影响的另一面。只有在目前
已有的市场及其他新的市场上积极进取,在已经拥有了一大批现存的产品、
顾客、标准、技术能力以及组织机构等资源时,不断地团结更多的技术人才,
才能在预定的时间内成为中国最强大的软件公司。
五、别无选择
不知谁说过:“人生就像在大海上行船,在浪峰过后一定是低谷,但紧
接着又会是浪峰,穿越浪峰破浪前进,不知不觉中,你已经驶出了很远。”
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都在成长中经历了这样一次磨练。
在这一段磨练的过程之中,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呢?当我们坐下来静思
时,却发出了令人感慨的沉思“我们记住了不该记住的东西,却忘却了不该
忘却的东西”。
寻本溯源,质变来自于挫折。
在我国的软件企业群体之中,有哪一位软件人没有经历过这种挫折,有
哪一位没有经历过对中国信息产业的忧虑,只是我们审视的角度不同而已。
哪怕是现在,一些软件企业界的知名人士也在忧虑。前不久,当我与ADBOE
中国区总经理皮卓丁闲聊时,他从“维纳斯”背后的阴谋到对方正出现滑坡;
从分析国内财务软件的潜在危机到探讨中国风险投资会不会变味,到说起微
软和中国软件产业的时候,他在忧虑。他说,自己这些年来变化最大的一个
地方就是比较理性化了。过去的时候,可能是比较年轻,受北大的传统影响,
动不动老是有点忧国忧民的样子,老觉得肩膀上的担子很重,恨不得把国家
的命运都挑在自己的肩上。现在发现,其实并不是那么一回事。至少不是那
么简单。
说起皮卓丁,这使我想起了在中国的软件产业界那些曾经有过辉煌,然
后又消失的人们;想起了那些曾经对中国软件业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然后
抱着遗憾而隐去的人们;想起了那些开创了信息软件产业的人们。吴晓军的
离去,王志东的平步青云,求伯君、王江民、朱崇君的自己作主,周志农的
超想,鲍岳桥、简晶等人离开希望出来自己创业等,无一不是对中国软件产
业的直面,他们的经历为我们编写了一个个故事,同时也为我国软件产业的
发展留下了历史的见证。
1996 年,当我在一家计算机媒体工作时,曾看到过一篇文章《吴晓军离
去》,此时思来,心中未免有些伤感。尤其是吴晓军对2·13 的那种痴心不
改令人佩服。但是世事无常,谁想到吴晓军会离开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晓军
公司,然后又回到晓军公司挂个总工程师的名份。如今,他每天都要去中国
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去上班,主要工作是网络和机器的维护工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