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星星眼的点头,&ldo;夫人您没看见,刚才大老爷可是一脸恭敬,不看林郡主的脸,还以为她是长辈呢。&rdo;
谁能知道他们是平辈呢?
任大郎送林清婉到书房,笑着侧身道:&ldo;郡主里面请,家父在里面。&rdo;
林清婉屈膝道谢,&ldo;多谢任大哥。&rdo;
任大郎摸着胡子笑道:&ldo;妹妹客气了。&rdo;
两家是世交,林清婉既然愿意叫他哥,那他当然要认她这位炙手可热的妹妹了。
任大郎把人送进门后便躬身退下去安排茶点了。
任尚书笑眯眯的放下手中的笔,对林清婉招手道:&ldo;婉姐儿来了,过来看看我的画。&rdo;
林清婉上前,见他画的是青松图,点了点头道:&ldo;不错,正好侄女也有一幅图请伯父共赏。&rdo;
&ldo;哦?什么图?&rdo;
林清婉就将刚才栗丰画的河图拿了出来,任尚书看到这图忍不住一惊,&ldo;这图你哪来的?&rdo;
他摸了摸上面的墨,挑眉问,&ldo;刚画的?&rdo;
林清婉颔首,&ldo;当着我的面儿凭空画的。&rdo;
任尚书便低头看上面的河道标识,半响后蹙眉道:&ldo;这是治河图?只是……&rdo;
&ldo;只是和工部各位大人的理念不和?&rdo;林清婉将他的行卷拿出来,&ldo;伯父不如再看看这个。&rdo;
身为工部尚书,任尚书自然是懂得治河的,应该说他已经连续三次主持过大修黄河了,目前还未出现过重大灾情,然而每年的小灾不断,个别地方甚至受灾严重。
不过是因为受灾面积小才没引起大乱罢了,然而每年朝廷投在治理河道和救灾上的银米可不少。
任尚书也一直想要彻底根治黄河,可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是尽量减少灾害的发生。
所以他也有自己的治河理念的。
此文中的治河观点倒有一小半与他的相符,再有一小半启发了他,让他有恍然大悟之感,可还有一半恕他不敢苟同。
真要依照他这样治理黄河,那花费的人力物力就太大了,到最后只怕劳民伤财,陛下不会答应的。
而且,这样的治理从未有过先例,谁也不知效果如何,若无效果,那这人力物力不是白花费了?
所以任尚书看完了文章后沉默不已。
此时,外面天色都快暗了。
林清婉也不急着走,劝他道:&ldo;伯父,先不管他这观点到底正确与否,他于治水上有天赋却是真的,若他不被录用,他再有大才也施展不开。&rdo;
任尚书这才把注意力从文章上移开,摸着胡子问,&ldo;所以你在向我举荐他?&rdo;
林清婉颔首,&ldo;此人不用可惜了。&rdo;
任尚书却笑道:&ldo;我还以为你会向我举荐林佑。&rdo;
林清婉就笑道:&ldo;我就是举荐林佑也不是向您举荐,而是向马尚书。&rdo;
&ldo;这是笃定你家林佑于人事上有天赋?&rdo;
林清婉但笑不语。
任尚书笑着摇了摇头,合上行卷道:&ldo;你说的不错,先不论他那后半部分观点正确与否,他在治水上的确有大才,若不用,可惜了。&rdo;
林清婉松了一口气,行礼道谢。
任尚书认可了林清婉的举荐,第二天再上朝时便把栗丰的行卷带上了,大家议完政事后便拿出来给大家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