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祈一怔,点了点头。
怡亲王又道:“只是我却觉得,那折子中,不尽不实之处甚多!那总督哪里就有那些本事,竟是能这么快就清缴了三十年的亏空?若是当真那么容易,当年皇上……我只觉得那不过是虚浮之词罢了,实在是信不得。”
不等胤祈说什么,怡亲王又道:“只是如今皇上却是信了,他又是脾气固执得很,我便是劝了,也全然不能让话入了皇上的耳朵。唉,方才还又被训斥了呢。”
胤祈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过了一会儿,怡亲王还在等他的反应,他便只得道:“皇上不过是高兴过了,一时间不乐意听不好听的话罢了。假以时日,必定能明白过来的。皇上最是睿智不过,又怎么会被蒙蔽了?”
怡亲王便赞同道:“着呀!只是如今却是没时间等皇上自己个儿想明白了,过几日明发了诏书,是褒奖那甘肃总督的,可不是就天下皆知了?”
他没说的话,自然就是,到时候雍正就丢人丢大发了。
胤祈明白怡亲王的言外之意,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怡亲王顿时如遇知音,便按住了胤祈的肩膀,道:“现下我说的话,皇上是听不进去了,也只能缓缓地从旁边儿说说。只是你却是个最会说话的,皇上又历来宠你,我想着,你去跟皇上说道说道,指不定皇上还能听进去一些儿。”
77
第七十六章 劝说
第七十六章 劝说
胤祈的嘴角顿时抽搐了,怡亲王的意思是,让他去劝雍正吗?
果然方才他说了那么些好听话,并不是没有目的啊……
不过……
胤祈又眯着眼睛看了看怡亲王,他说是不拐弯抹角,还是绕着圈子说了那么多,就只是单纯为了让他劝雍正一句吗?必定还要有隐含着的深层的意思在里头的吧……
然此时也想不透怡亲王的深意,胤祈只苦笑道:“王爷却是高看了弟弟了,我哪里就敢在朝政上插话了?且这事儿……王爷还劝不动皇上的,我就更加不成了。”
怡亲王便拉着胤祈的手道:“可也总得尽了心才成啊。你如今不正是要进去请安的?且提一句,也算是帮帮十三哥了。”
胤祈又仔细权衡了一回,忽然觉得,这也算是个好机会。
虽说现在他和雍正的关系倒是很好,可是就像是当初静嫔说的那样,他在雍正面前,只不过是个近臣。雍正对待他,和康熙最初时的态度是一样的,约莫只是拿他当个什么玩意儿养着,时不时地叫过去说几句话,解闷儿凑趣的。
但凡是关乎朝政,雍正就缄口了。这可不是胤祈想要的。
而从刚才怡亲王话里透出来的意思,可以知道,雍正也不是不知道他的心思本事的。当初他在康熙面前说的那些话,尚且能让康熙动容,怕是雍正也不会无动于衷。
约莫就是因为,实在是年纪太小了,且雍正对他,大约是不能真正放心吧。
雍正可以从现在就开始栽培弘昼,私下里向他传授一些治国的道理,也可以从现在就磨挫弘历,力图将他培养成一个贤王,因为他们都是雍正的儿子。可是对待不是他自己儿子的胤祈,雍正就有些放任自流的态度了。虽说也管得严厉,却从不教他朝堂谋算——胤祈也是能猜到的,每每一起去请安时,雍正要留下弘昼说话,说的内容是什么。
那么,若是这次胤祈真的能劝得了雍正,让他从如今头脑发热的状态中回过神来,起码面前的这个人,怡亲王他,也会有些想法了吧?
不能直接跟着雍正,跟着怡亲王,也是好事。
且还要比跟着雍正那般多疑的人轻松许多,何乐而不为?
想了一回,胤祈便做出为难的样子,又被怡亲王劝了好一会儿,才终于道:“这事儿……唉,弟弟也不想让王爷为难……好歹我叫你一声十三哥,哥哥的忙我都不帮,我可成了什么人了?只是,成与不成,当真还要另说的。”
怡亲王从起初见他松了口时,就已经露出了喜色,此时立即便笑道:“我也不是就要让你把皇上劝得转过念头了,那不成了我为难你了?这还不是最着急的时候,若是你也劝不成,我待会儿就去寻张廷玉说说,他的话,好歹皇上也是要寻思寻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