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姜心中萌生出一个奇妙的念头——制作一份草莓巧克力。
在她的想象中,那酸甜的草莓与浓郁的巧克力相互交融,定会是人间至味。
李孟姜来到了存放水果的地方。她的目光在那竹筐子间急切地穿梭,翻找着筐中的水果,满心期许着能找到那一抹娇艳的红。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她翻遍了每一个角落,却始终不见草莓的踪迹。
她微微蹙起眉头,脑海中突然闪过初中地理老师的话语。
对啊,草莓原产于遥远的南美洲,在这唐朝,那片大陆仿若天边的星辰,遥不可及。
彼时,中国与南美洲之间,隔着茫茫大海,没有便捷的交通,也没有频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即便唐朝以其繁荣开放闻名于世,长安城中各国商贾云集,文化交融碰撞出绚丽火花,可航海技术的局限,使得这片大洋成为难以跨越的天堑,草莓自然难以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况且,草莓的生长习性极为娇贵。
它偏爱温凉的气候,既要有充足的光照,又得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土壤还必须肥沃疏松。
而唐朝时期的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与草莓的生长需求相差甚远。
就算偶然有草莓传入,想要大规模种植,让它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也近乎是天方夜谭。
不过,唐朝的水果世界其实也丰富多彩。
看那御花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李树成荫,果实累累;
杏花似雪,梨花胜玉,枣子在枝头摇曳生姿。
这些水果在中国扎根已久,历经无数岁月的洗礼,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从街头巷尾的寻常百姓家,到金碧辉煌的宫廷盛宴,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深受人们喜爱。
李孟姜心中虽有一丝失落,但很快便释然了。
她决定转变思路,放弃草莓巧克力的计划,转而制作水蜜桃巧克力。
主意已定,她立刻行动起来,精心挑选了几个水蜜桃。
这些水蜜桃圆润饱满,色泽诱人,轻轻一嗅,便能闻到那股清甜的果香。
她将水蜜桃放在清水下仔细冲洗,水珠顺着果皮滑落,更衬得桃子鲜嫩欲滴。
随后,她拿起小刀,小心翼翼地去皮,那细腻的果肉展露无遗。
接着,她把水蜜桃切成小块,放入石臼中,拿起杵臼,开始细细捣制。
每一下,都带着她对美食的期待和用心,不一会儿,水蜜桃便成了细腻的果泥。
与此同时,她也没忘记巧克力的制作工序。她取出之前悉心准备的可可豆,这些可可豆经过了发酵、晒干等多道工序,散发着一种独特而迷人的香气。她将可可豆倒入炉灶上的锅中,开始烘烤。
没有现代的烤箱,她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时刻留意着火候。
她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锅中的可可豆,手中的铲子仿若灵动的画笔,在锅中有节奏地轻轻翻动,每一下都精准而细致,让可可豆在炽热的锅中均匀地受热,每一颗都被热情的火焰温柔抚摸。
她的目光不时在锅中与旁边的沙漏间来回游移。
那个沙漏安静地立在一旁,透明的玻璃容器中,细沙如时光的精灵,不紧不慢地簌簌流淌
。这沙漏是她此刻最得力的计时助手,她凭借着对上次制作的深刻记忆,严格按照相同的温度与时间要求,依靠这沙漏把控着这场美食魔法的节奏,不敢有丝毫懈怠。
烘烤完毕,她小心地去除可可豆的外壳,将豆肉倒入大碗中。
随后,她拿起药杵,开始耐心研磨。这是个需要极大耐心和体力的过程,每一下研磨都伴随着沙沙的声响,可可豆肉在她的努力下逐渐变成细腻的可可浆,可可脂也慢慢融化,形成浓稠的液体。
接着,她将捣好的水蜜桃泥缓缓倒入可可浆中,同时加入适量的糖和其他配料,然后用勺子不停地搅拌。
那混合的液体在勺子的搅动下,散发出一种独特而迷人的香气,仿佛在诉说着即将诞生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