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春节生病两位老人别提有多心疼,实际上爷爷上次出院后身体一直就弱弱的,几乎不怎么出门,上了年纪的人就怕生病,每病一次似乎就离终点更近一些。
老爷子生病后就更想优优,尤其过年时,只有孙子小杰陪着他俩,诺大的房子里,能陪他们吃饭、说话的也就这个孙子了。
过年是我们的传统团圆的节目,这一天无论在哪里的游子都想着回去,回到那个叫“家”的地方。
那也是为什么我们的春运不管是高速、铁路永远都是人头攒动,明知道会挤,会堵都割不断那颗回家的心。
老爷子也常常想,自己刚到深圳创业时,一年到头不管多忙,也不管回家的路多么曲折,春节都要回去。
那个时候只有绿皮火车,要提前到火车站买票,路上再在火车上哐叽哐叽几天,又臭又吵,但是不管有没有钱,有没有时间,就是想着大年夜的晚上,孩子们在饭桌上“爸爸,妈妈”的叫个不停,自己陪着老人喝着酒,拉着家长。
一家人在昏暗的灯光下,一桌子都是平时舍不得吃的好酒好菜,多么的普通却又格外的温馨、幸福。
老爷子不会忘记,自己第一次把父母和孩子接到深圳来生活的喜悦,第一次买房的成就感,可是当存折上的数字越来越多,房子越来越大,事业越来越成功,自己的幸福感却越来越低。
现在过年,饭桌上的人越来越少,能说话的人也越来越少,再也没有那种年味了。尤其是儿子离婚后,他们两位老人都害怕过年过节,因为每到这时他们就越发的孤独。
当老太太乞求巧莉让他们偷偷的、远远的看看优优时,巧莉的心还是被狠狠的击了一下,两位老人跟自己的父辈差不多的年龄,两个曾经在商场上呼风唤雨的成功人士,只是想见一下自己的孙女,却要如此的卑微。
巧莉没有说话,感到有些悲凉也有些无能为力,但她还是想了想在哪里见呢?到陈小姐的小区里面,外来的车辆和人都要登记,这万一陈小姐查起来咋办。在幼儿园门口,似乎也不行,陈老太太家和陈小姐家这么近,万一碰上就麻烦了。
巧莉没有想到合适的地方,但看到老太太眼泪汪汪的样子,就说我想想吧,然后赶紧挂了,她害怕自己心软,一下子答应下来,到时没有做到会让两位老人失望。
巧莉接优优放学或上学兴趣班时,她会有意无意的看看周边哪里适合让两个老人偷偷见一见优优,当她看到一个不错的地方,就在心里演练一次,不要让优优发现,又能让老人见到孙女。
有时巧莉又会想,这一次让他们见了,会不会下次再提同样的要求?
巧莉突然觉得做保姆不只是做家务、带孩子这么简单,有太多的关系要去平衡,自己是哪一个都不敢得罪。
去洗车时,巧莉跟小陈说起自己的烦恼,小陈说,这还不简单,你带孩子去远一点的公园玩,让老人在你们帐篷不远处也搭个帐篷,公园人多,孩子一玩哪里会注意这么多,也不用担心会碰上熟人。
巧莉想想似乎行得通,回去就做了几个公园的攻略,最后选择宝安公园,这个公园不在陈小姐住的南山区,但是开车只要四十多分钟,有一个大的草坪可以放风筝,还有玩沙池、滑滑梯可以供孩子玩。
周末,巧莉跟刘老爷子约好时间、地点,带着优优往目的地去,可是路上有点堵车,巧莉还是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半小时,等巧莉她们拉着装备上去时,发现草坪上已经搭了很多帐篷,没有什么合适的地方了,很快她也根据老太太的描述的地方找到了她们的位置。
巧莉在周边看了看,都摆得很满,这个时候一个中年女人过来,说她要走了,她的位置可能给她们搭,巧莉看了一下,这个位置离老太太她们不远不近,简直就是传说中想睡觉就有人来送枕头了。
巧莉把帐篷搭好,看了看老太太所在的方向,只见两位老人戴着墨镜和口罩坐月亮椅上,旁边地垫上保姆正在吃东西,老人也正往巧莉这边看。
巧莉带着优优先放了一会风筝,优优认识了几个同龄的孩子,都说孩子是最容易交到朋友,不一会儿几个小朋友于在一起了,其中一个孩子爸爸带着她们吹泡泡,孩子快心的追逐着四处飘散的泡包,跑远一点巧莉就在后面跟着,近一点就坐在帐篷旁看她们玩。
巧莉带优优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从来不会玩手机,不管远近她的视线都不会离开优优,不像有些保姆看孩子,孩子在一旁玩,自己在一旁玩手机,有时候孩子跑了或遇到危险都不知道。
深圳抛开房价、房租来说,真的是个非常宜居的城市,绿树常青,百花常开,不管马路还是公园都绿化得很好,很多公共设施设计得很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