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元说罢,众人皆纷纷颔首认同,夏元所说也是众人一直以来都担心的事情。
且说,辽东骑兵虽然被秦军整改收编,但毕竟辽东骑兵早已熟悉以往的经制战法,若贸然整改恐辽东骑兵战力不升反降,这与秦军的初期不符。
故而,辽东骑兵在投秦以来,这支集合夏、宋、郭、曹、卫、苏、乐七家骑兵甲士整合而来的骑兵,经制战法皆没有大的变动,只改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名号罢了。
新附整编的辽东突骑,以往的官号全部改成秦军的一套。
但各级指挥构架并未改变,仍然以五骑为最小的基本单位,而非秦军中的四骑为最小单位。
毕竟改个各级指挥的名字无关紧要,对军队战力影响不大。
可若改变基层士卒人数的话,那相应的战术指挥系统都要改变,继而短时间内辽东突骑将无法上战场。
这对缺少骑兵的秦军确实有点得不偿失。
故而新的辽东突骑在构架上,以五骑为一长,设一骑长统领。
通常骑士由二十等军功爵中的一级公士担任,骑长由二级上造担任。
在骑长之上,十骑为一吏,设骑吏统领,由三级簪袅担任。
五吏五十骑为一屯,设骑屯长统领,由四级不更担任。
二屯一百骑为一率,设骑百将统领,由五级大夫担任。
二率两百骑为一军,设骑军主统领,由六级官大夫担任。
五军一千骑为一司,设骑司马统领,由七级公大夫担任。
目前夏元便是这支千人辽东突骑的骑司马,名义上受秦军宿将骑军侯骆甲统辖,但其实更像一支独立骑兵司。
除了在后勤、军法、奖赏方面受骆甲制约外,在打仗,练兵方面完全由夏元等人自主。
毕竟辽东突骑的来源本来就复杂,且战术风格习惯已经适应原来的一套,不好贸然改变。
勇战派风格的辽东突骑,与指挥型风格秦军本就得格格不入,若强行掺杂在一起,只会战力参差不齐,进而影响整体军队战力。
话说就辽东突骑中上下官吏动不动就喜欢带头冲锋陷阵的战术风格习惯,本就与严禁高级官吏亲自带头冲锋的秦军严重不符。
若严格按照秦军军法执行,那辽东突骑就直接废了,也别想打仗了,还不如当初不调来中原参战了。
故而注重实际情况的秦军很懂的变通,也本来就有这样的范例,直接将辽东骑兵当做归附秦军的楼烦、羌人骑兵一样,当做半独立骑兵来用。
这种半独立只是战术、训练方面的半独立,其他方面依旧与秦军相同。
不过是一种现实情况不允许下的折中之法罢了,也不算什么稀奇事情,天下各国以及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其实也不止辽东突骑一家如此,便是秦军从赵地征募的赵地骑兵,也因与秦军战术风格习惯的不同,皆行赵地战法,与辽东突骑一样的待遇。
且不管一时沉默的众人如何想法,夏元在说完自己的猜想后,突然想一事,忙问道:
“这些时日来,我让你们练习纯器,与鸣镝号令之法练习的怎么样了?”
不错,夏元很无耻的抄袭了冒顿的鸣镝之法,当然,夏元不是用来弑父的,而是用来指挥作战的。
至于鸣镝被夏元抄袭了以后,还会不会有冒顿鸣镝弑父的事情继续发生,那夏元也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往后世人说起鸣镝响箭,那就是他夏元发明创造的。
话说夏元发明鸣镝自然不是闲得无聊,要抢冒顿的鸣镝之法。
而是上次襄平事变中,夏元发现在夜色作战中,因视线不清晰,底层军吏依靠旗鼓号角很难指挥士卒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