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我死遁后他疯了潇无衍 > 第118章(第1页)

第118章(第1页)

曾几何时,她一直以为父皇不会老,所以当初离开长安她才会跟父皇闹脾气,连父皇回宫她都任性的不下马车送他,然而如今才三年不见,父皇竟已鬓髯花白,再不复记忆中的模样。

姜幼安瞬间红了眼眶,连忙偏头看向别处才勉强忍住没掉眼泪:「儿臣好歹在外游历三年,哪能能一点长进都没有?不过儿臣确有一事想请父皇恩准。」

此时姜文弗早被太子方才那忍着委屈却不敢诉苦的可怜模样惹得热泪盈眶,闻言立马抬袖擦了擦眼,用一脸「太子长大了为父甚是欣慰」的表情看着姜幼安道:「何事?太子但说无妨。」

姜幼安却骤然跪地请命:「父皇!儿臣求父皇重修大燕律!」

姜文弗微怔,神色霎时变得威严而凝重:「太子想让朕重修哪条律法?」

太子让叶晋暗中去查镇远侯府和东兴侯府之事他是知晓的,故而刚刚太子求他,他还以为是叶晋查两个侯府时遇到了什么难处,却没想到这孩子竟将主意打到了律法上。

不过大燕开国百年,各个皇帝在位时于律法之上的确皆有增删,只要太子言之有理不是胡闹,他也并非不可考虑。

姜幼安不知父皇误会了她的用意,只倏然抬眸,神色坚韧道:「父皇,大燕立朝百年,沉疴积弊已久,儿臣在外游历三年,常见百姓疾苦却无律法可依——」

「就说此次被儿臣押解回京的萧皓,东兴侯之所以设法将其送去北地边境,正是因为他在长安强抢民女被人告上衙门,东兴侯为将此事压下才将人送出长安,又李代桃僵让从小跟在萧皓身边伺候的小厮替他受罪,流放岭南。」

「可萧皓却不知悔改,在去北境的路上仍**数名贫苦百姓家的姑娘,而跟在他身边的孙方丶郑鸿卓二人身为朝廷命官不仅不加阻拦,反助纣为虐,事后常以金钱了事,又以官威压迫百姓不敢报官。」

「父皇,儿臣诨名在外,手里又有他们犯案的证据,此次将萧皓等人犯下的案子调查清楚后本想直接将那三人杀了了事,届时即便此事传到长安,儿臣也不过是像如今这样被父皇您关禁闭,可后来儿臣在回宫路上见过几次雍州当地官

员,却发现各地所奉行律法竟各不相同,有绞杀丶有流放丶有杖责丶有些地方竟只需交罚金。」

「这无疑是律法不严之过!所以父皇,儿臣恳请父皇重修大燕律,以开民智!」

话说至此,姜幼安再次俯首,额头紧抵手背,人虽跪着背脊却躬得笔直,足见其对此事的慎重与坚定。

姜文弗良久没有说话。方才幼安在大事上没跟他唱反调,他很欣慰,欣慰太子在外游历三年总算开始懂事了。

然而此刻真正体会到太子的成长,他却忽然有些怅然若失,原来不知不觉间幼安竟已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储君,原来这三年在外游历太子所学到的东西远比他以为的要多,可这也就说明太子这三年在外的的确确吃了不少苦。

姜文弗便又忍不住心疼,安安是他和永薇最小的孩子,却从一出生就背负上原本不该她承担的责任。

皇权至尊,九五之路,这是一条天下人趋之若鹜的路,但同样也是一条充满荆棘之路……

「此事,朕会召顾相入宫商议。」不知过了多久,姜文弗终于沉声应允姜幼安慎重考虑重修大燕律之事,话落又急忙将人扶起:「地上冷,快别跪着了。」

姜幼安闻言大喜,凤眸中顿时迸发出巨大亮光:「儿臣谢父皇恩典!」

又道:「对了,肃儿尚未取大名,父皇可要去看看小家伙给他赐个名字?」

姜文弗今日来东宫本就打了看看小皇孙的主意,闻言立马挥手道:「走,去瞧瞧,朕近日闲来无事的确给小皇孙想过几个名字,但朕一直没见着那孩子长什么样,这名字便一直没定下来。」

「不过你给孩子取肃儿做小名是何因由?朕听听,也好为小皇孙定下最适宜的名字……」

「并无特别的因由,儿臣取肃字,正如父皇当年给儿臣取「安」字为名一样,父皇当年希望大燕四境尽早恢复安宁,儿臣则希望他长大以后能肃清外敌丶肃清朝野上下不正之风,能让大燕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

父女两人边说边往东宫后殿走,姜幼安状似平常的解释着为何给孩子取「肃」字为小名,心中却一闪而过萧伍那张熟悉的容颜。

她已命人将肃儿的身世在长安传扬出去,今后世人只会知晓肃儿是太子外出游历时与一孤苦无依的农女成亲后生下的孩子,而那农女却在生子时不幸难产身亡。

至于「萧伍」这个人和他的名字,从今往后,将再无人提及。

第98章

意外之喜,一丝不安……

不出所料,次日下朝后东宫门外果然跑来许多求见姜幼安的官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