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解救中国企业的十大定律:崩溃 > 第36部分(第2页)

第36部分(第2页)

在中国,目前形成企业价值的主要是40到50岁这些人。这批人他们基本上都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教育,英雄主义情结很重,要做大事,要关心国家大事。这是从小接受的教育,所以有强烈的使命感。

用北京的一个段子来讲,这些人干事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没事找事干;第二,是拿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干;第三,是拿自己的事不当事干。这就是强烈的使命感。另外,这批人由于在经济转换体制的情况下参与工作,又接受了西方现代的思想,看到了中国和世界的差距,所以使命感变得更强烈,希望一旦做事就要做大事。比如说,一个企业家在山东起步,企业在济南,哪怕只是生产扣子、勺子什么的,他也要说立足济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西方,企业家的宗旨就是赚钱嘛,譬如,做房地产的企业,一定三四年收回成本,否则就不干。而在中国,大部分企业家都想成为世界第一,先天下之忧而忧,使命感极强。在现实生活中,揠苗助长,赶超别人,企业家非商业性的扩张欲望极强。这种隐藏在扩张欲望下的强烈的使命感在西方企业家那里很难理解。在中国,即便是很成功的企业家内心仍然有落草为寇暂栖身的委屈感,一旦有机会非商业的东西就会占上风。所以,理解中国企业家首先要理解他们的出身和内心的真正冲动,即便出现商业崩溃的危机,有时他们也会赌一把。

范棣:成熟的市场经济非常注重对危机企业的保护。并不是我们这些年来想象的那样,好像市场经济就是让有问题的企业倒闭。成熟的市场经济普遍对有危机的企业实行保护,实在不行,才让它倒闭。从危机到真正倒闭有一个制度保护,包括对所有者、股东、管理者都有一个保护的制度,保护资本的利益。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对处于危机中的企业就没有一个制度性的保护,特别对于民营企业没有保护。出了问题的企业,如同一个人一样,生病了,需要治病,但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可能就直接送你进火葬场了。这是多大的社会浪费呀!

txt小说上传分享

保护企业是一个人的事情吗

所以,保护危机企业的任务就光荣地落到了一个人的身上,企业家的身上。由于这个人有很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和使命感,对民族、对世界有着豪情壮志般的使命感,他就拼命在危机中挣扎。社会并没有提供给他必要的保护。就像你爬到了60层悬在半空干活,下面没有安全网兜着你,吧唧摔下来就粉身碎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没有安全感。

在美国,企业每年破产的情况很多,破产大部分是由于市场或者技术引起的,技术被淘汰了,我慢慢就破产了,市场不行了,我就破产了。很自然。中国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破产在很多人的头脑里等于犯罪,或者人生玩完了。这一点确实很有意思。

王巍:西方有一个社会分散企业危机、化解企业崩溃的负面能量的体制或机制。从市场经济的法理上说,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一种契约关系。按交易成本理论,如果所有经济行为都要靠市场自由交易,这种完全的市场经济交易成本就会太高了,所以,大家干脆组建一个企业组织,通过内部的契约关系来解决一部分的交易问题,从而降低了总体的市场交易成本。因此,企业内部的组织不能太复杂、太官僚,内部的行为组合成本不能高于市场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一种最有效的契约关系的表达方式,这是西方的。在中国呢,中国的情况就很好玩了。

中国是个有人治传统的社会,人们的契约或交易概念淡薄。所以,我们在本能中把企业认做一个独立王国,是一个服务于既定目标的商业团体。中国企业的边界往往取决于管理者的执政能力,靠个性、霸气或者匪气来维持地盘,也就是企业的边界。它不是按照市场规则来走的,而是按自己管理的幅度来办企业。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体现为个人在控制企业,如果企业成功,那么大家也会归结于企业家的个人成就。企业一旦崩溃了,那就是企业家个人的崩溃。一个人出事了,企业往往转手另一个人,不会因此破产倒闭。在中国,多数的崩溃并不是企业的崩溃,而是企业家个人的崩溃。

范棣:所以,你就认为,崩溃的是企业家而不是企业。那么,我从经济学一般的规律和观察角度提问题,其实读者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崩溃的都是企业。当然,企业崩溃了以后,有的企业家有事,有的企业家没事。而实际情况是,可能大部分企业家是没事的,尽管有不少企业家是有事的。这里,问题就提出来了,我们是不是要绝对这么认为,崩溃的都是企业家,而不是企业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旦企业出事了,一定收拾企业家

王巍:我理解你提问题的思想背景。无疑,我的这种说法是在用一种比较偏激的方式来表达一种现象。在目前,我认为有一个不公正的现象,这个现象就是:一旦企业出事了,一定收拾企业家。企业崩盘,无论大家说出多少种理由,从财务乃至最后的法律结果看,一定是处理企业家。企业崩溃了,一定要揪出一个对崩盘负责的人,那个人只能是企业家。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崩溃只能是企业家的崩溃。

中国有两类企业:一类是国有企业,一类是民营企业。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来说,企业如果崩溃,企业家很难不出事情。在西方,一个企业崩溃了,企业家大部分情况下只是短暂失业,绝大多数情况下,一段时间后,又被别的企业请去另就高职。这说明,企业崩溃与企业家的关联不是那么紧密。但在我们这里,企业一旦出事,就意味着企业家从此被打入地狱。

范棣:我插你一句话。这是不是跟东方和西方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有相当大的关系?

在中国文化里,黑和白有时是完全对立的。企业出了事,大家希望找一个替罪羊,一定要找一个人担责任。比如说,你欠了银行的贷款,相当多银行的反应不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双方一起努力朝共赢的方向走去,而是把注意力放到追究责任、推诿责任上。比如,是你诈骗了我啦,是你虚增了注册资本我才上当的啦,等等。企业的其他合伙人,比如供应商呢,也是这样,千方百计要证明你骗了我。如果你是民营企业,企业出了问题,企业家差不多就是罪犯了;如果是国有企业,想办法先处理董事长,查出这个人的问题,就有人承担责任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经济中多数是失败者

所以,企业遇到了问题,出了事,生态环境就会恶劣起来,所有人都要找到一个替罪羊。最终结果是,企业崩溃,企业家就一定有责任。但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里,你几乎看不到这种残酷的相互杀戮。因为大家是平等的,股东有股东的责任,企业家有企业家的责任,打工者有打工者的责任,银行有银行的责任。你没有看到谁在一味地互相推诿责任。没有看到银行在遇到不良贷款时,把注意力转到追究企业家的刑事责任方面,想尽办法证明对方是坏人。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好和坏往往是对立的。但是,你要知道,正常的经济是很不平衡的,经济中多数一定是失败者,你得公正地看失败者,失败者也做了很多的贡献。中国人喜欢打骂孩子,通过惩罚教育孩子,结果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创造力没有了。一定要如此惩罚吗?一定要给我们的失败者盖上一个黑章吗?这样的话,企业家的压力越来越大,创造性泯灭了。这是不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不足的一面?

王巍: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这个文化里不允许存在一个灰色地带。这个文化的内核是成则王侯败则贼,不认可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什么?企业是创新的过程,有成也一定有败,这是非常正常的,是一个商业社会里市场竞争的正常过程。这里没有任何的道德评价。

而中国企业一旦出了问题,人们首先拿出道德评价这把尺子或者说是刀子。因为,本能意识里就是成则王侯败则贼,一定要抓出一个贼,而且,只有道德评价才是中国的最高评价,而不是以市场交易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你出了事情,大家就会审视你的动机,评价的结果一定是证明你的动机不好,动机不纯才导致效果不好啊,早晚要收拾你。

。 想看书来

民企的道德风险

刚才谈的是根正苗红的国有企业失败后的情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