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清代野史三百年 > 第2部分(第2页)

第2部分(第2页)

第四,明朝人越境帮助叶赫部,使得我等已聘之女,改嫁蒙古,此四大恨也;

第五,柴河、三岔、抚安三地,历来是我等疆土,已经在此耕种,明朝人不允许我等百姓收割,任意驱逐,此五大恨也;

第六,边外叶赫部,获罪于天,而明朝偏信其言,还派使臣来责骂我等,肆意凌辱,此六大恨也;

第七,在我等部落多年的征战中,屡次和我等为难,当年哈达部帮助叶赫部来攻打我等,已被我收服,明朝还想要挟我等为之复国。列国间的征讨,顺天意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明朝偏要违抗天意,让死者复生,明明就是有意和我等作对,此七大恨也。

写好“七大恨”后,努儿哈赤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让其部众都知道为什么要攻打明朝。后来,努儿哈赤就率大兵围困抚顺并攻占之。明朝知道兵祸不能免,在沈阳集合兵力后,分兵四路###努儿哈赤,但三路兵力被努儿哈赤击败,努儿哈赤还乘机征服了叶赫部。

过了三年后,努儿哈赤又发兵来攻打沈阳,明朝总兵贺世贤中箭身亡。拿下沈阳后,努儿哈赤又发兵攻打辽阳,明朝军队屡屡战败,退回关内,关外七十多城落入努儿哈赤之手。

努儿哈赤后来即以沈阳为国都,改名盛京。这时的满洲,已经俨然敌国,成为明朝强劲的对手了。

回头看来,“七大恨”这个东西,有真有假,虚虚实实,但对统一满洲人的想法倒还真是起到了相当大作用的…他们觉得自己被欺负了嘛! txt小说上传分享

7、皇太极设下反间计,崇祯中招诛杀袁崇焕

《碧血剑》里的主角袁承志,武艺高强,有情有义,出身也很厉害,乃是明末忠臣袁崇焕之子。但是,后来他的父亲中了奸人之计,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全家满门抄斩,年幼的袁承志被家中的一个哑仆冒死救出,后来拜到华山门下,练得绝世武功,并和美女温青青、九公主等发生悱恻的爱情云云。

不过,袁承志的老爸袁崇焕是没有武功的,他本是科举出身的文人,但令人惊异的是,袁崇焕的军事才能相当了得。明末满洲人的崛起,已经成为明朝最大的边患,特别是努尔哈赤攻占抚顺后,气势大盛,明军几乎望风而溃。危急之时,袁崇焕被委以辽东防务的重任。

受命后,袁崇焕加固了宁远城,满洲人攻打了六个月都没有拿下。据《啸亭杂录》卷一中记载,在一次攻城中,奴尔哈赤被袁崇焕用红衣大炮击伤,奴尔哈赤愤然说:“何憨儿乃敢阻我兵力?”不久,奴尔哈赤便因伤重挂了。奴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大愤,继位后提兵欲为父亲报仇,但在宁锦又被袁崇焕杀得大败。满洲人对袁崇焕既恨又惧,恨不能将他生吞活剥。

崇祯二年(1629年),满洲人见无法攻克袁崇焕的城堡,便绕道长城后进围北京,袁崇焕闻讯后率领九千精兵星夜弛兵回援,在广渠门外和十万八旗军血战一场,迫其退却。皇太极见袁崇焕军队凶猛,便效仿《三国演义》中周瑜利用蒋干盗书的反间计故事,将被俘的太监杨某监于帐中,故意让他偷听到“袁经略有密约,不日即输诚矣”的密谈,第二天又有意将杨太监放跑。

杨太监跑回后,赶紧把这个绝密情报向崇祯添油加醋的汇报了一番,崇祯皇帝果然中计,将袁崇焕投入狱中,次年八月以“谋叛欺君”的罪名将袁崇焕处以磔刑,并被肢裂于西市。最为惨烈的是,当时的北京人以为袁崇焕勾结满洲人通敌卖国,听说袁崇焕被处死,这些人“将银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就是烧酒,狠咬一口,还要大骂一声,没多久,崇焕肉悉卖尽。”

后人会问,崇祯就那么傻啊,这么轻易的就上当了?原来,天性多疑的人最容易上这种当,曹操如此,崇祯也是如此。当时有几个事情让崇祯对袁崇焕起了疑心,一是满洲人绕道南下围北京城的时候,朝廷本命袁崇焕拒敌于顺义、蓟州一线,但袁崇焕直接退守了通州、昌平,随后又退守京城。当然,这也怪不得袁崇焕,因为当时也确实没有时间去布防,只能先保京城。

但是,满洲八旗的长驱直入使得京城内外的官民都受到骚扰,很多人对袁崇焕的军队没有及时的堵截满洲军队非常不满,一时间谣言四起,说袁崇焕已经暗通满洲人,故意放满洲军队入关云云。皇太极的反间计,大概就是受到当时谣言的启发。

另外,当时广渠门大战的时候,明将满桂在德胜门,袁崇焕在广渠门,两支军队一内一外,同时与满洲八旗奋战。后来满桂退守德胜门之瓮城,而袁崇焕则率军将皇太极逼退。次日,袁崇焕入城晋见崇祯,并请求像满桂一样,让他的士兵入城休整。这个提议引起了崇祯的警觉,当场就断然拒绝了袁崇焕的请求。后来太监杨某的告密,更是火上浇油,让崇祯认定袁崇焕和满洲人的确内外勾结。

在当时明朝与满洲人的对抗中,明军能在辽东抑制满洲八旗已属不易,而袁崇焕在崇祯元年(1628)见崇祯的时候,曾经夸下海口,“五年平辽”,虽然后来袁崇焕自己说当时只是想暂时宽慰一下皇帝而已,但却让崇祯对他的实力产生了猜忌。后来,袁崇焕又擅自杀了大将毛文龙,这更加让崇祯感觉这人可能有谋反之心。

崇祯的喜怒无常和疑心太重,是袁崇焕被杀的根本原因。只可怜袁崇焕千里冰雪回师救主,却落得被凌迟处死,甚至被当时人“食其肉”的惨剧,真可谓是让人痛心疾首。袁崇焕入狱后,曾写下一诗以表心迹,其中有两句:“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辞”,这和当年于谦写《石灰吟》的风骨倒有几分相似:“千锤万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桩千古奇冤,直到乾隆年间修《明史》时,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8、皇太极逼迫多尔衮之母为努儿哈赤殉葬

1626年,努儿哈赤被袁崇焕用红衣大炮击伤后,在沈阳伤重而死,临终前没有指定继承人。

国不可一日无君,谁来继承王位是上市最为迫切的问题。本来努儿哈赤很看好自己的长子锗英,此人跟随父王东征西讨,在开创基业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锗英虽然英勇善战,但是为人心胸狭小,固执己见,还经常欺压自己的兄弟,要求自己的弟弟有事报告父王前,必须要先征得他的同意。另外,锗英还经常拉拢其他部将,试图自立山头,努儿哈赤得知后,对锗英严加申斥,但锗英毫无悔意,最后被努儿哈赤处死。

锗英死后,努儿哈赤便让次子代善辅佐自己,代善为人宽厚,能力也比较突出,但后来和努儿哈赤的大妃乌拉纳嘛氏传出绯闻,两人关系不干不净,努儿哈赤知道后十分恼怒,但因他年纪已大,也只能对两人稍加惩处,并未深究。由此,努儿哈赤对继承人的问题就搁置了起来,一直到死前都没有做出最终决定。

就当时的实力而言,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都是王位的有力竞争者,这四人分别掌管了八旗中的五旗(皇太极掌正黄、镶黄两旗),其中由以皇太极势力最大,也最得人心。代善是因为乱伦的绯闻受到申斥,失去了部族的信任;阿敏只是努儿哈赤的侄子,但在征伐过程中屠城劫掠犯下大错;莽古尔泰是皇太极的五兄,但此人脾气暴躁,还曾经亲手杀死过自己的母亲,名声极坏。这样,皇太极继承王位便是众望所归了。

但是,这时有个人跳了出来,就是和代善有不正当关系的大妃乌拉纳嘛氏。乌拉纳嘛氏自有三个儿子,即多尔衮、阿济格和多铎,这三个人虽然也分别掌管了镶红旗、正白旗和镶白旗,但当时年纪尚小,乌拉纳嘛氏害怕自己失势,便想让自己的儿子多尔衮继位。

努儿哈赤临终之时,只有乌拉纳嘛氏在旁伺候,等到努儿哈赤咽气,乌拉纳嘛氏便假传遗嘱:“多尔衮继位,代善辅政。”话音刚落,众人一片哗然,皇太极等人更是带头鼓噪起来,代善心里有鬼,不敢吭声,而其他人大都反对由多尔衮继位,毕竟当时他只有十四岁。

皇太极当时使了个手段,他把努儿哈赤的近侍找来,说当时努儿哈赤死时留下遗言,说要大妃乌拉纳嘛氏一起埋葬。随即,皇太极便当众宣布了这个遗言,并逼迫乌拉纳嘛氏为努儿哈赤殉葬。结果三十七岁的乌拉纳嘛氏在努儿哈赤死后不到一天,就被逼生殉,留下三个年幼的儿子。

事实上,满族当时虽然有殉葬的习俗,但还是有条件的,一是要是宠爱的妃子,二是没有幼子需要抚养。不管这个遗言是真是假,乌拉纳嘛氏其实是不符合这个殉葬条件的。但是,在王位争夺战中,她只能被牺牲掉。

乌拉纳嘛氏被解决后,皇太极便在众人的拥戴下,顺利登上了王位。而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