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绒毛放大招:「跟着我混期间,一天管两顿饱饭。不允许挑口味。」
猫们:「成交。」
很快,邻近村的猫也听闻此事,积极赶来。
本村人惊奇地发现,村里的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多,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胖。
有村民说:「怎么觉得这些猫吃得比我们还饱呢?」
也有村民猜测:「不用照顾廖大柱一家后,那只猫腾出空来管它的子子孙孙了?」
「子子孙孙」这个说法让本村人对猫产生了更多敬意。
具体表现是,会挤出自己的口粮去喂猫。
不过当他们发现猫吃了他们的东西后并不会回报给他们更多食物,他们便放弃了投喂,只与猫们保持礼貌距离。
这村子的老名字是「廖家村」,早些年村里七成以上的人都姓廖,不过近些年因为种种原因,姓廖的降到了仅有三四成,所以正式登记的名字是「下河村」。
最近村民们在秘密讨论要不要把村名改为猫村。
——「秘密」的意思是,不让顽固的村长听见。
村长:但你们为什么要把我媳妇也拉入讨论队伍?
村长只能让自家媳妇告诉大家「猫村这名字太直白了。猫仙一直不露面,说明它喜欢神秘低调,村名也应该往这个风格走」,并提醒媳妇「别说这话是我说的」。
村长媳妇嫌弃村长:「你自己私下里也说『猫仙』,却一听见别人提这个词就跳脚。你说你,如果好好与大家一起聊猫仙的事情,想出什么主意不就直接出了吗?还用得着我传话?」
村长憋了好一会儿,坚定:「这是原则问题。就是不能正大光明地聊封建迷信。」
正好路过村长家的小绒毛:呸,你才封建迷信。我是正大光明的猫。
当廖大柱一家三口的新住处修补完工之时,当全村都在绵绵的春雨中感觉今年会是个好年景丶不会再饿死人之时,村里人商量好了新村名:绒村。
灵感来源于顾晴说:「那只猫喜欢自己毛绒绒的样子。」
不过暂时来说,这个新村名只是在自家村子里叫叫,正式想改名还要克服多重麻烦。
比如第一个麻烦:让不准提「猫仙」的村长同意。
村长媳妇拍胸脯保证:「放心,我一定让他同意。」
对商量名字的过程一清二楚丶还多次迂回出过主意的村长在家里叹气:「你们好歹给我找出一个不封建迷信的改名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