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设计是为了让机器玩具看起来能陪伴人类进食。」
「说不定以后还会假模假样地给机器玩具制造一个消化排泄系统,把切碎的食物挤干水分后,加工成一个条状物。」
「再把挤出的水分和条状物分两次从机器玩具的下后方自动排出去,假装是撒尿排便。」
「其实排出的成分与机器宠物吃下的完全一样,就是被更改了造型而已。」
熊猫基地:「……你们阴谋论时想得还挺详细。」
外界众人:
「所以,这款玩具什么时候开卖?」
「别遮遮掩掩了,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钱。」
「只要价格不是太离谱,开卖后销量一定会好。」
熊猫基地真没有任何卖机器玩具的安排,不过确实有商家很眼馋这个商机。
但问题在于,现在是商家不肯卖吗?是故意吊大众胃口吗?
明明是技术不到位啊。
机器宠物的概念很早以前就有了,但成本高丶造型呆板丶动作僵硬丶声音刺耳丶互动性差丶易坏等痛点始终解决不了。
所以这类产品放到市场上便只是个仅能引发一时新鲜感的噱头,根本不可能真正走入家庭丶赚回研发成本。
现在熊猫直播的观众们倒是信誓旦旦说什么「考虑到性价比,批量出售的机器玩具比小绒毛的灵活性差一档次,也可以接受」。
但要真把灵活性明显比小绒毛差的玩具卖给他们,他们绝对会痛斥卖家不诚信,并要求退款退货。
消费者这种生物就是这么翻脸无情。
关键是,「差一档」的灵活性……现有技术也达不到呀……
别说逼近猫那种液体似的灵活等级了,他们连模拟静坐吃竹子的熊猫也还透出一眼假的呆板感。
总之就是,很多人都想赚这笔钱,奈何实力不允许。
热闹丶怀疑了一段时间后,大众对于小绒毛的关注度也就下去了。
毕竟潦草看去,这就只是一只小猫而已。
如果不是生活在熊猫附近,那真仅是随处可见的一种动物,并不稀奇。
甚至,哪怕这猫真会说人话,比起同样能说人话丶且说出全是预言的熊猫来,依然显得过分普通。
熊猫基地有人问小绒毛:「所以,你拥有预言的能力吗?你能取代悯悯预言家的位置吗?」
小绒毛:贪得无厌的人类。
知道熊猫和猫能写字交流后,人类特意送了小绒毛一个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大号的平板丶送了悯悯一个特制的触摸操作的电脑。
小绒毛:「档次也差太多啦。」
人类不为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