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五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间,其犹囊nang龠yue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解读
这一章是对法家的攻击。模仿法家的语气,正话反说。
你们法家有什么天地仁义,将生命当作祭祀的刍狗,你们的人世就象鼓风的囊龠,越动越乱。
不如守中:开了中庸之道的先河。
10
11 60 上德不德
12
原文
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义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义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后,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解读
这一篇已经是宗教的宣讲。
61 为学
原文
四十八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解读
这一章可以看做是道与治政关系的总结。这样的政治关系从巫祠的无为理论套出来,现实中不存在。
小结
道家的主张收集在道书中就是这一篇的争鸣文字。
道家的主张没有为历史接受。历史是沿着商鞅变法的方向走皇帝政权的道路。象道家一样,儒家和墨家也没有为历史接受。但是,道家对于社会的苦苦思索,道家的哲学思想,其深远的影响直至于今天。
杂篇
道德经解读(简本)杂篇
62企者不立 63积大怨 64持之 65玄同 66三宝 67善为士者
68善行 69上善若水 70出生入死 71其安易执 72勇于敢
73知不知 74民不畏死 75民不畏威 76天门开阖 77为无为
78将欲 79大成 80知人者智 81名与身
大约春秋战国之际,道家成长为学术派别,社会思想的“主旋律”,宣讲道德经成为了壮观的学术潮流。下面的20章虽然不出道宣讲范围,只是不同程度的偏离道思想体系。
62 企者不立
原文
二十四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这一篇可以看作对道思想的庸俗化。
63 积大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