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周易的哲学 > 左传与周易三十(第1页)

左传与周易三十(第1页)

第七章:《左传》记载人们对《周易》一书的运用对后世产生的深刻影响

第一节:《左传》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对《周易》一书的引用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前面已讲过《左传》引用春秋文本《周易》一书的文句例子,如同引用《诗》与《书》那样,直接用于阐明事理,是与史巫把春秋文本《周易》当成卜筮书(算卦)而卜筮人事吉凶,两者形成的天壤之别。

正因《左传》一书对《周易》一书文章句子内容的引用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战国时期到整个帝制时期里作为引经据典的引用并未中断。

1。战国时期出现的典章书籍对《周易》的引用

《论语·子路》里有一处引用了《周易》里的文句:“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这里引用的“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就是引用《周易·恒》篇里的句子。虽然《论语》里所引用时并没有点明出处,但由此证明孔子晚年好《易》是事实,所以才发出“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感慨来。《论语》里出现的《易》称,无疑就是指《周易》一书,即“春秋《周易》”一书。

战国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并留传下了诸子的书籍。从战国时期的书籍来看,在战国前期出现的书籍,反映《周易》的是非常少见,而到战国晚期出现的书籍,则开始有一些书籍里引用了《周易》里的文句。如《荀子》,《吕氏春秋》等书籍。

《荀子·非相篇》:“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腐儒之谓也”。

这里的“《易》”称下,所引用的“括囊,无咎无誉”内容,正是《周易》一书里的内容。这里引用《周易》一书里的内容,如同引用《诗》,《书》文句那样以阐明事物的道理,但称法上不是称“《周易》曰”,而是称“《易》曰”,可这“《易》曰”里的内容,则是《周易》一书里的内容。《荀子·非相篇》里所引述的“括囊,无咎无誉”,是出自《周易·坤》篇里的内容,这说明《易》称是等同于《周易》的简称。

《荀子·大略篇》:“《易》之咸,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咸,感也。以高下下,以男下女,柔上而刚下。”

《荀子·大略篇》里出现的“《易》之咸”称法,如同是说“《周易》里的《咸》文”。《周易》一书共有六十四篇文章,这六十四篇文章里却有《咸》文一篇。《荀子·大略篇》里出现的那段话,是《荀子》作者通过《周易》中的《咸》文而阐发出的一番道理,这可以说是《传》(即《易传》)外易(即《周易》)学了。《咸》本身是《周易》里的一篇文章,这里虽然只点出“《易》之咸”,并没有出现《咸》文里的内容,但通过“《易》之咸”而阐发出的那段道理来看,这《易》就是指《周易》一书,如同《周易》的简称。

《吕氏春秋》一书里共有三处引用《周易》一书里的内容,但称法已然是“《易》曰”,而不称“《周易》曰”。

《吕氏春秋·务本》:《易》曰“复自道,何其咎,吉。”以言本无异,则动卒有喜。今处官则荒乱,临财则贪得,列近则持谏,将众则罢怯。以此厚望于主,岂不难哉?

(译文)《周易》说:“按照正常的轨道返回,没有什么灾祸!吉利。”这是说,只要根本没有变异,一举一动终究会有喜庆。如今的人,居官就放纵悖乱,面对钱财就贪得无厌,官位得以接近君主就阿谀奉承,统率军队就软弱胆怯,凭着这些想从君主那里满足奢望,岂不是很难吗?

《吕氏春秋·慎大篇》:“……武王避席再拜之。此?贵虏也,贵其?也。故《易》?:"愬愬履虎尾,终吉。"”

(译文)“……武王急忙离开座席,向他?再拜之礼。这不是认为俘虏尊贵,?是认为他的?论可贵。所以《周易》上说:"做事能恐惧警惕得象跟在?虎后面那样,但最终是吉利的,不会受到伤害。"”

《吕氏春秋·召类》:“《易》曰:‘涣其群,元吉’。涣者贤也,群者众也,元者吉之始也。‘涣其群元吉’者,其佐多贤也。”(译文)《周易》中说:‘涣其群,元吉。’‘涣’是贤德的意思,‘群’是众多的意思,‘元’是吉的开始的意思。‘涣其群元吉’,是说他的辅佐有很多贤德之人。”

这《吕氏春秋》一书里凡以“《易》曰”引出的文句,皆是出自《周易》一书里的内容。“复自道,何其咎,吉”,是出自《周易·小畜》篇里的句子。“愬愬,履虎尾,终吉”,是出自《周易·履》篇里的句子。“涣其群,元吉”,是出自《周易·涣》篇里的句子。《吕氏春秋》里这三处所引用《周易》一书里的内容时,皆称“《易》曰”,说明这《易》称,是《周易》的代称而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礼记》里也有不少引用《周易》里的内容,同样是称“《易》曰”。不过《礼记》一书是属西汉人编篡的,不属于先秦产生的书籍。

先秦产生的书籍除《左传》一书最先出现《周易》称谓,并反映了《周易》一书的内容。其后其它书籍均以《易》称替代《周易》称法。不过这《易》称,也是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里。我们所举例的《荀子》和《吕氏春秋》里引用《周易》里的内容,而称《易》。

我们总览先秦时期出现的书籍,无论是以《周易》名称,还是以《易》名称所引用的文句,皆是出自《周易》一书里的内容,而没有见到以《周易》名称,还是以《易》名称,还是以其它名称而出现引用属《易传》文章内容。这说明先秦时期,在一些诸子书籍里出现的《易》称,无疑是《周易》的另种称法,即形同《周易》的简称。

《易传·系辞》引述《周易》里的内容,同样不称“《周易》曰”,而称“《易》曰”。如: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易》曰:‘履校灭趾,无咎’。”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当然《系辞传》面对的引用和阐释对象,是卦爻式《周易》文本(即今本《周易》),因《系辞》里有这些说法:“‘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这里出现的“‘初六,藉用白茅,无咎’,是引用今本《周易》“大过”卦里的“爻辞”。我们今天随便翻开无论称《周易》,还是称《易经》的注释本,所见《大过》里所称爻辞里的初爻辞,正是“初六,藉用白茅,无咎”,这是一字不差。

帛书《系辞》虽然少于今本《系辞》里的内容,但略早于传世《系辞》。帛书《系辞》与传世《系辞》一样,凡引用《周易》里的内容,皆以《易》这一称法。而帛书《易传》里的《二三子》,《缪和》文章,在引用《周易》里的内容时,出现的称法则有所混乱。

如帛书《易传·二三子》:“《易》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曰”后的内容,是出自《周易·坤》篇里的内容)。又如:“《卦》曰:‘君子终日键键,夕惕若,厉无咎’”(“曰”后的内容,是出自《周易·乾》篇的内容)。

帛书《易传·二三子》一文的前部内容里所引《周易》文时,凡称“《易》曰”。而此文的后半部分里凡引用《周易》内容,皆称“《卦》曰”。这说明《二三子》一文,是在卦爻式《周易》文本定型后产生的《周易》学术文章。帛书《易传·二三子》所引用《周易》内容,无论称“《易》曰”,还是称“《卦》曰”,都是对《周易》一书的另种称法。

帛书《易传·缪和》一文所引用《周易》内容时,出现的称法:

《缪和》:“《周易》曰:‘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这是我们所举例《左传》一书后引用《周易》一书内容时,首见的一例称《周易》。而这一例里所引用的内容,正是《周易》一书中《困》文里的首句内容。

《缪和》:“《易卦》曰:‘观光之国,利用宾于王’”。

这里所引用的内容,也是《周易》一书里的内容,即《周易·观》篇中的内容。却不再称“《周易》曰”,而称“《易卦》曰”。这在《缪和》的作者眼里,《周易》与《易卦》称法是一回事。

帛书《易传》所引用《周易》一书里的内容,不凡出现了几种称法,即出现了《易》,《卦》,《易卦》,《周易》这四种称法。特别是出现对《周易》一书,以《卦》,或《易卦》的称法,应是战国末期至秦汉之际的不同称法,故这种称法在两汉时期被淘汰掉。因今本《周易》成为经书后,不在与卦说混淆一起了。在两汉时期的典章书籍里,再没有以《卦》,或《易卦》这种称法,即凡引用《周易》一书里的内容,不再以《卦》,或《易卦》这种称法了。

总之,《易传》是对《周易》一书做出的解释与阐发的最初学术汇集。严格地说,《易传》(除“大象传”外)是对今本《周易》(即卦爻式《周易》)一书学术研究的最初汇集,但《易传》所做的解释已与《周易》原初本义,已偏差出相当大的距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