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中国历史十大奇女子 > 第34部分(第1页)

第34部分(第1页)

曾纪芬一直记着父亲曾国藩对她讲的话:“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

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

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

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吾辈欲为先

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勤俭二字,别无他法。”曾纪芬自奉俭约,即

使后来年纪大了,每届大寿,子女想送些珍贵的礼物来,都一定会被她阻止。

曾纪芬对子女的教育从不放松。即使对已经成年的子女,仍随时耳提面命,

管束查察从不疏忽。她说:“教导儿女要在不求小就而求大成,当从大处着

想,不可娇爱过甚。尤在父母志趣高明,切实提携,使子女力争上进,才能

使子女他日成为社会上大有作为的人。”她的儿子聂云台长大成人,不再步

入政界,而是经营工商业,开办银行,经营航运,开发矿产,从事纺织,凭

着那经营之才,成为上海炙手可热的大财团。

进入民国以后,聂家移居上海,在威赛路筑园建屋,聂仲方已经去世,

曾纪芬也已六十岁,自号“崇德老人”。她把曾国藩的那套修身养性功夫发

挥得淋漓尽致,起居定时,饮食以三餐为主,以素食为主,不饱不饿。饭后

走一千步,每天睡前用温水洗脚,即使是数九寒冬,也把双脚露出被外,不

大喜大悲,一直到九十一岁死时还耳聪目明,神智清楚。

曾纪芬一直到临死时,每年必恭书曾国藩的“伎求诗”数遍,从一笔

一画中,仔细涵濡父亲的德行恩泽,也反映出她为什么叫“崇德老人”的原

因。曾纪芬的书法得自父亲的真传,颇见功底,当年北京、上海一带,像样

的家庭都挂有她的墨宝。她的书法笔正谨严,骨肉停匀,反映出她居心仁厚,

是世上少见的有福之人。

刘喜奎风流韵事满天飞

刘喜奎是民国初年京津地区的风流人物,报刊杂志对她争相报道:有

人形容刘喜奎美艳:“远山之眉瓠犀齿,春云为发秋波瞳;娇羞灵艳妙难数,

牡丹能行风能语。”

有人对刘喜奎殷勤寄语:“喜奎喜奎卿勿出,肌肤雪白畏风日;喜奎喜

奎勿轻藏,一日不见思断肠。”

有人更发下宏愿:“歌喉夏玉声绕梁,舞回娇汗莲花香;几生修到青骋

马,日日驾车驮喜娘。”

《亚细亚报》的名记者,刘少少,在报上替刘喜奎大吹特吹,最肉麻

的两句诗是:“愿化蝴蝶绕裙边,一嗅余香死亦甘。”

刘喜奎是民国初年的平剧坤伶。她原藉江南,祖父还是个翰林,后因

牵连获罪而家道中落,隐居天津杨柳青乡间灌园读书,清末,兵连祸结,刘

家境况更加艰难,小小年纪的刘喜奎跟着父母到天津谋生,经人介绍,拜师

学习“天津梆子”,大多是小品式的柔性内容,有别于皮黄戏的庙堂情节。

中国自古以来,贵胄层偏爱豪华的歌舞场面,百姓则热衷于插科打诨的逗趣

说唱戏曲。由于慈禧中年以后纵情于声色之娱,一寸之间梨园弟子大行其

道.能在御前献演,博得老佛爷欢心,动辄名利双收,于是名伶辈出,点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