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在我爹爹的房子里当着墙上***像和我爹爹的面进行的。
小工这就解决了一个,后来村里又有两个热心的后生也来帮忙。一下子,四个大工,三个小工就齐全了。
正月二十,桥上桥下,小卖部,公路边,满满的全是人,捂着耳朵在鞭炮声中见证了迎接土地公和土地婆出庙,安顿在了旁边建好的一个临时土坯小屋里面。
村里的老人出面拜了又拜,说着帮二老建新居,委屈些时日的话语。
旧的土地庙顺势拆除,就地打了更宽的地基,没有10天的功夫,二层的土地庙拔地而起,红色的砖瓦庙在河边格外显眼壮观与河水里面的倒影交相呼应。虽然新建的土地庙也只有一米来宽,2米深,但是里面还修了楼梯。
二月初一,伴随着几架鞭炮的轰鸣,两位村里的老人又在全体村民的眼神中双手捧起两尊神像一前一后一步一步的走上了土地庙的二楼!一一摆上了供奉的神台,蜡烛,香和鸡鸭两盘。
爹爹拄着拐杖牵着我,远远望过去,只见上面早已经由老先生亲笔撰写的三个字“本固亭”。
修建完“本固亭”,爹爹算是参与完成了在村里的又一件大事,也非常的骄傲,毕竟这是自己的儿子们修建的,此刻他也知道外孙女已经出生,他撑着的最后的一口气也就放心了。
半个月后,一封又一封的家书终于赶到了深圳和襄阳。小爷在那天下午下班的电话中得知了老头快不行的回应,马上去了火车票的代售点,排了半夜的队,买到了第二天下午一张回武昌的硬座,多方联系终于拿到了襄阳的电话,第二天一大早打到了襄阳的村里,联系上了我的小姑爷。
只是小姑姑半个月前刚写信给家里,告诉了噶噶爹爹和婆婆,外孙女娃已经出生。长得非常像自己,等一出月子,马上就回娘家。
前几天刚收到这边的信,说家里一切都还好,让安心坐月子。小姑爷回来马上告诉了家里的最新情况,小姑姑怀里抱着女儿就哭了起来,豆大的眼泪滴落到女儿的脸上。
小姑爷安慰说,“小哥说了,你不要急,你还没出月子,让我替你回去!”
小姑姑脾气一下子上来了:“谁替我都不行!”
…
小姑姑还在喂奶,所以女儿也要带回去,顾不上二月里的倒春寒,顾不上还没出月子,也顾不上女儿笑了,跟小姑爷说,“去买票,去叫车,一起走,今天就走!”
小姑爷的爸妈也知道了我爹爹快不行的消息,原想着说他们二老代为回去,他们三个留在家里,但是小小姑姑坚决的说不行,闺女不能断奶,她必须让自己的噶噶爹爹看一眼。
小姑姑说,“身体是我的,我知道我熬得住。我老头也是我的,我对不起他,我必须回去看他,哪怕是只看一眼。”
一家三口,排队买了回汉口的车,当天晚上就踏上了远嫁奔丧的路。
小姑姑在火车上眼泪没有干过,腊月里还在准备着接自己的老头姆妈来玩,还没三个月,为什么他就不能再等一等呢?哪怕是等她多看两眼呢。
又埋怨起我小姑爷说,“过年应该回去的,别人家肚子大的,也没事,我为什么不能回去呢?我们那边也有大好的医院可以生娃。家里生也有人,大嫂二嫂都是在家里生娃!…”
小姑爷任由小姑姑埋怨着说着,他一边哄着大人,一边哄着娃,用手轻轻整理着小姑姑穿的厚实的棉衣和头上**式样的棉帽子,看着襁褓里裹着严严实实睡着了的女儿,这些都是襄阳的公婆准备的。
他们担心着孙女,担心着媳妇,也交代了儿子,多忍让,一路上伺候好,好好去,好好回,不要喝酒,媳妇家里远,有事情打电话。
小爷和小姑姑前后到达了武昌和汉口火车站。一路坐着公交车到了汉口的汽车站,候车厅里,四个人相遇了,除了相互帮忙提着行李和抱着娃,一路无话,他们一起乘坐了我大伯交代的那个唯一一班可以直达村里的客车。
道路两旁熟悉的树木一一从车窗外背道而驰,一排排老树的枝桠上长出了翠绿的嫩芽,没有2个小时就快到了乡里,颠婆的石子路吵醒了沉睡的婴儿,怀里的丫头就这么闭着眼睛哭了起来怎么哄也还是哭。
下午4点半准时停在之字河桥边的客车带回来牵挂爹爹的人!
小姑爷和小爷放下来行李,牵着小姑姑抱着娃走到了家门口。门前黑压压的全部是人,大姑姑和二姑姑早已经扶着婆婆坐在爹爹的身旁,只是婆婆并没有力气去迎接他们了。
我爸爸接过了他们的行李,我妈妈哄着接过来还没满月的我的表妹,小朋友今天全部安顿在了我家,大堂哥和二堂姐照管。
三个人一进门就跪了下来,小姑姑眼泪大概是一路上流干了,此刻却哭不出来了。
西厢房门边,两条凳子架起一张门板,爹爹穿着干净整洁的黑色素服躺在上面,一本书盖住了他的脸,双手交叉叠放,床板前面一个四方椅子,上面两边的白色蜡烛已经烧了一半,红色的长香已经插满,地上一张圆形凹陷的垫子满是膝盖的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