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不往嘴里塞点东西会有点不自在,所以和尚找他的同事们收集了一些零食过来,招待罗笑与双胞胎姐妹边看边吃。
学姐曾经询问过方晓晨,通过塑造一个“虚拟人格”来解决自己的交流障碍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
方晓晨说:“这个解决方案的灵感,是来源于我小时候遇见的一位强大的朋友,我一直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它‘复活’过来。”
方晓晨说起这位儿时的朋友时,脸上罕有的出现了兴奋的表情让学姐都忍不住表现出明显的醋意。
方晓晨认为,自己需要一个与这个正常世界进行交互的媒介,以弥补他与这个现实世界的“不协调”。
而这个媒介,就是他编写出来的“虚拟人格”。
结果,方晓晨的“虚拟人格”程序算法开发得很成功,学姐成功的喜欢上了他。
这也是悲剧的开始,学姐不知道,又或者是她知道却刻意的忘记了,这一切其实都是那个虚拟人格的表演。
其实都是幻影。
方晓程的这个虚拟人格,只完成了一半的目标。
真正的方晓晨,这时候甚至都不明白“喜欢”、“爱”是什么意思……
学姐对于方晓晨来说,依然是一位受试的实验对象。
当学姐真正察觉到时,她争吵、怒骂、哀求过,方晓晨都无动于衷……
甚至最后,学姐将他的研究论文与成果都据为己有,还当着他的面炫耀嘲讽。
可是,方晓晨连愤怒与恨意都没有,认为学姐拿走论文很合理。
因为他做这些事情并不是为了论文,也不是为了学点,而是为了完成研究。
这让学姐彻底崩溃,伤心离开了他。
在学姐离开了方晓晨一段时间之后的某一天,方晓晨突然对自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厌恶感。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对学姐产生了不可挽回的伤害,但他依然无法理解自己的错误在哪里。
他甚至一直都没留意过学姐的名字……
方晓晨知道自己在常人眼中是残缺的,不正常的,可他一直对此没有感觉,直到大学里的这段不算感情的感情,给他的灵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可笑的是,直至这一刻他依然认为,学姐的离开,是因为自己研究的虚拟人格理论还不够完善。
方晓晨仔细复盘之后,他发现了自己这个研究中最大的缺陷——人工智能,他需要一个强大的、成熟的人工智能来支持他的理论,由一个人工智能来扮演他的完美虚拟人格。
这段节点影像的最后定格,是方晓晨带着自己的简历,来到了“八哥”公司的前台。
(求收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