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研究人员猜测,只有当悯悯对玩具产生了一定的正向感情,悯悯承受的灾祸信息和心理压力才能真正传给玩具。
正向感情越多,传递量越大。
所以,与悯悯同为哺乳动物的物种当玩具的效果应该会更好。
其实,如果不是悯悯对与人类长时间近距离相处有抵触情绪,好几个研究人员是很有献身精神丶愿意自己去当悯悯的玩具的。
哪怕亲身上场的结果可能是自己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彻底疯掉,但那不只是「可能」吗?
也有可能自己就与悯悯一起解决掉这个心理问题根源,然后人与熊猫都安全健康,顺便还做出一台可以长久使用的预言机呢?
如果一个试验可能出现正面结果,却因为它也可能出现负面结果而放弃了,这不是一个专业研究人员应有的态度。
解决掉负面问题,将正面优势发扬光大,才是他们的职业素质。
非研究人员:「……行了,别想了,悯悯就是抵触人类。和它对其他熊猫的抵触差不多在同等层次。」
研究人员惋惜:「可能是因为悯悯接收到的灾祸信息绝大部分都是以人类为主角的,所以一看到人类它就压力更大吧。疏远其他熊猫则主要应该是出于保护同类的念头。」
小绒毛入场的时间点正是人类摆了一屋子动物请悯悯挑选玩具的现场。
小绒毛没有接收到壳子的记忆,所以它不确定它这么小一只猫被挑选进来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说法。
小绒毛看其他备选动物玩具基本都已经成年。除小绒毛之外最年幼的应该是一只狗,也差不多有一岁了。
小绒毛听见有研究人员讨论说:
「我还是觉得叫『玩具』不太恰当。称为『伙伴』应该更好一些?」
「不行。虽然需要悯悯对被选中的动物产生一些正面感情,但主要还是希望它能放心地丶肆意地无视中选者因它而出现的伤害。」
「最好是期待出现伤害。」
「叫『玩具』最合适。希望悯悯对待中选者的态度是:先投入地玩一玩,然后失去兴趣地扔掉,扔掉后便再不关心。」
「我觉得不乐观。悯悯并不是那么不负责任的熊猫。」
「实际上,悯悯的心理压力之所以会这么大,就是因为它太有责任心了。」
第629章
研究人员:
「悯悯说出的所有灾祸都不是发生在它自己或者它的种群身上,如果它足够冷漠,它完全可以当无事发生丶只管悠悠闲闲地当它的国宝动物。」
「悯悯会为了人类遭遇的灾祸而难受,这样的它真的能随意伤害其他动物吗?」
「悯悯平常连进食都勉勉强强的,吃根竹子都皱眉,好像也会为了竹子的死亡而难过似的。」
「应该只是因为脑袋里时刻塞了太多负面信息而吃什么都显得不香吧?应该不是为了竹子本身难过?」
「难说。悯悯是一只特别慈悲为怀的熊猫。」
悯悯被送入了挑选屋。
人类对悯悯说:
「喏,说好的,挑一只玩吧。」
「你想多挑几只也可以。不过第一次,建议只挑一只。」